鄭聲既可惡,滿市更盈耳
出自宋代李呂《近世飲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詩》:
悠悠古先酒,麴蘗化為醴。
適口固匪他,詩人詠其旨。
岐黃作本草,甘辛味所紀(jì)。
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爾。
孟詵注為苦,自不燭厥理。
至今蔑公論,遂以詵為是。
乖僻隨軀嗜,不爾遽遭詆。
氣稟炎上作,無與諸膽比。
人情素弗食,嘗者為雪恥。
柳家集眾藥,意在勗諸子。
未聞無其故,反以彼為美。
一呷三掉頭,強(qiáng)嚥身聳起。
從來好歡伯,可畏非可喜。
孤負(fù)太和名,翻作攪腸水。
因思俗顛倒,類此蓋多矣。
大路指為迂,曲徑偏踐履。
鄭聲既可惡,滿市更盈耳。
憔悴間姬姜,一蕕雜蘭芷貪濁和者眾,獨(dú)清競萋菲。
善惡久相淆,何特酒而已。
至當(dāng)終難掩,豈必隨風(fēng)靡。
革弊會(huì)有時(shí),周道本如砥。
注釋參考
鄭聲
(1).原指 春秋 戰(zhàn)國 時(shí) 鄭國 的音樂。因與 孔子 等提倡的雅樂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與雅樂相背的音樂,甚至一般的民間音樂,均為崇“雅”黜“俗”者斥為“鄭聲”。《論語·衛(wèi)靈公》:“放 鄭 聲,遠(yuǎn)佞人。 鄭 聲淫,佞人殆?!?劉寶楠 正義:“《五經(jīng)異義·魯論》説 鄭國 之俗,有 溱 、 洧 之水,男女聚會(huì),謳歌相感,故云 鄭 聲淫?!?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韶》響難追, 鄭 聲易啟。” 明 楊慎 《升庵經(jīng)說·淫聲》:“ 鄭 聲淫者, 鄭國 作樂之聲過於淫,非謂 鄭 詩皆淫也。”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此《關(guān)雎》所以不作也,此 鄭 聲所以盈天下也?!眳⒁姟?鄭音 ”。
(2).中醫(yī)病名。癥狀為語言重復(fù),聲音低弱,若斷若續(xù)。 清 王夫之 《四書稗疏·論語·鄭聲》:“醫(yī)書以病聲之不正者為鄭聲,么哇嚅唲而不可止者也?!薄夺t(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陽明全篇>》:“夫?qū)崉t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弊ⅲ骸?戴元禮 曰:‘鄭聲者,鄭重頻煩,語雖謬而諄諄不已?!?張錫駒 曰:‘鄭聲者,神氣虛不能自主,故聲音不正而語言重復(fù)也。’”
可惡
可惡 (kěwù) 令人厭惡惱恨 abhorrent;abominable;detestable;loathsome;odious 可惡之極 可惡 (kěwù) 憎惡 abhor;abominate;loathe;be disgusted at 大人最可惡他,一向是不許他上門的李呂名句,近世飲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