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林逋《贈金陵明上人》:
高社似東林,修行歲月深。
講多刪舊抄,齋早喚幽禽。
上國名流重,諸方學者尋。
長因?qū)η逶?,山閣轉(zhuǎn)松陰。
注釋參考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qū)?!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跋模?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注:“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p>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癌z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于上國,遂聘于 晉 ,以觀諸侯?!?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薄秶Z·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注:“上國,中國也?!?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p>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逗鬂h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注:“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qū),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p>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nèi)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注:“時藩鎮(zhèn)竊據(jù),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薄都t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游覽上國風光之意?!?/p>
名流
名流 (míngliú) 杰出的人士 distinguished personages;celebrities 所有的名流都舉行舞會諸方
(1).各地方?!稌x書·何劭傳》:“每諸方貢獻,帝輒賜之,而觀其占謝焉?!?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諸方未游,佳城已望?!薄缎绿茣ぐ俟僦径罚骸按蟪瘯T方起居,則受其表狀。”
(2).猶諸道。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
(3).別的方位;別的地方?!短綇V記》卷二liu{1*1}四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韓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薄毒暗聜鳠翡洝こ刂菽先赵付U師》:“僧辭,問云:‘學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審如何祇對?!?/p>
學者
(1).做學問的人;求學的人?!墩撜Z·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薄抖Y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誠 《太學創(chuàng)置石經(jīng)》詩:“儒林道益廣,學者心彌鋭?!?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 滎陽 呂公 教學者讀書,須要字字分明?!?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學者當知所尚,不可視兩刻為尋常而忽之耳。”
(2).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莊子·刻意》:“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游居學者之所好也?!?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議論,或安居而講説,蓋是學人之所好?!薄妒酚洝げ牧袀鳌罚骸胺?qū)W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蓺。”《舊五代史·晉書·史匡翰傳》:“尤好《春秋左氏傳》,每視政之暇,延學者講説,躬自執(zhí)卷受業(yè)焉?!?清 李漁 《比目魚·贈行》:“昨日在幾案之上,又見他幾首新詩,竟是一個大文人真學者?!?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p>
林逋名句,贈金陵明上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