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拜奏、前旒十二
出自宋代魏了翁《賀新郎(張總領(lǐng)□□生日)》:
家住峨山趾。
暑風(fēng)輕、雙泉漱玉,五坡攢翠。
坡上主人歸無計。
夢泛滄波清泚。
曾拜奏、前旒十二。
愿上皇華將親去,及翁兒、未老相扶曳。
乘款段,過閭里。
璽書未報人相謂。
倚西風(fēng)、胡塵漲野,隱憂如猬。
就似東門賢父子,祗恐榮親猶未。
待洗盡、岷峨憔悴。
便把手中長杓柄,為八荒,更作無邊施。
卻上表,乞歸侍。
注釋參考
前旒
(1).古代帝王冕冠前沿垂懸的玉串?!洞蟠鞫Y記·子張問入官》:“道以數(shù)年之業(yè)ze{1~1}民疾,疾則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唐 柳宗元 《界圍巖水簾》詩:“忽如朝 玉皇 ,天冕垂前旒。” 宋 曾鞏 《洪范傳》:“人之於視聽,有能察於閭巷之間,米鹽之細(xì),而不知蔽於堂阼之上、治亂之幾者,用其聰明於小且近,故不能無蔽於大且遠(yuǎn)也。古之人知其如此,故前旒蔽明,黈纊塞聰。”
(2).指代帝王。 宋 蘇舜欽 《哭師魯》詩:“予才入冊府,俄作中都囚。飛章立辨雪,危言動前旒。”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jì)》:“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p>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顏師古 注:“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p>
(3).形容數(shù)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氣出表里?!眳⒁姟笆??!?/p>
魏了翁名句,賀新郎(張總領(lǐng)□□生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