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文《采芝》:
晨登屋后山,采采山上芝。
可憐松上雨,滴滴沾我衣。
盈筐頗磊落,滿意持之歸。
童子見(jiàn)我來(lái),拍手共笑之。
薄者實(shí)殺{1*1}人,蕩蕩光陸離。
厚者不能光,食之有馀滋。
我感童子言,嘆息成漣洏。
古來(lái)用人者,或以簿見(jiàn)奇。
一時(shí)誤采取,后悔那可追。
乃知古人智,不似童子癡。
注釋參考
童子
童子 (tóngzǐ) child;lad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論語(yǔ)·先進(jìn)》 彼童子之師。——唐· 韓愈《師說(shuō)》 操童子業(yè)?!读凝S志異·促織》 童生,明清科舉,凡中舉以前,不論年齡大小,皆稱童生 操童子業(yè)。——《聊齋志異·促織》嘆息
嘆息 (tànxī) 嘆氣 sigh;heave a sigh 惟聞女嘆息?!稑?lè)府詩(shī)集·木蘭詩(shī)》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啤?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嘆息?!啤?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鑒》 御史嘆息去?!濉?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濉?魏源《圣武紀(jì)》 嘆美;贊嘆 praise;gasp in admiration 姑娘此時(shí),除了心中感激,點(diǎn)頭嘆息之外,再無(wú)別話?!秲号⑿蹅鳌?h3>漣洏亦作“ 漣而 ”。淚流貌。 漢 王粲 《贈(zèng)蔡子篤》詩(shī):“中心孔悼,涕淚漣洏?!?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捨畚悽愴,縱鍤漣而。” 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儻使 平子 不出, 公紀(jì) 不生,將恐此書(shū)與糞土同捐,煙燼俱滅。后之識(shí)者,無(wú)得而觀,此予所以撫卷漣洏,淚盡而繼之以血也?!?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閻羅薨》:“拜已,長(zhǎng)跽漣洏而告以故?!?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南宮風(fēng)慘怛,西漸淚漣洏?!?/p>
趙文名句,采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