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梅堯臣《舟中夜與家人飲》:
月出斷岸口,影照別舸背。
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月漸上我席,暝色亦稍退。
豈必在秉燭,此景已可愛。
注釋參考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薄度龂萘x》第七七回:“起坐內(nèi)室,秉燭看書?!薄都t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p>
可愛
可愛 (kě ài) 令人敬愛的 respected and beloved;respectable 可愛非君?可畏非民?——《書·大禹謨》 令人喜愛的,討人喜歡的,深受熱愛的 lovable;lovely;likable 可愛的孩子梅堯臣名句,舟中夜與家人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