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流謙《寄李仲明》:
夜床風雨憶相過,節(jié)物驚人奈老何。
只有孤鴻知我意,每因明月為君歌。
千山夢去無由到,一字書來已覺多。
余耳向來真義合,不知底處便容戈。
注釋參考
余耳
秦 末 陳馀 、 張耳 的并稱。 陳馀 、 張耳 ,原為刎頸之交,居約時,相然信死,及據(jù)國爭權(quán),卒相滅亡,交友不終。后因以為勢利之友的典故。 明 高啟 《北郭秋夜喜徐幼文遠來兼南游》詩:“愿君窮達存此心,勿使千年笑 餘 耳 ?!眳㈤啞稘h書·張耳陳馀傳》。
向來
向來 (xiànglái) 一貫如此 always;all along 先前 earlier;before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luò)耳?!濉?梁啟超《譚嗣同傳》真義
真正的意義。 葉圣陶 《苦菜》:“勞動是人生的真義,從此可得精神的真實的愉快;那片空地便是我新生活的泉源?!?馬南邨 《燕山夜話·談“養(yǎng)生學”》:“這樣一來,養(yǎng)生學卻披上了宗教的色彩,反而逐漸失去了養(yǎng)生學的真義?!?/p>
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底處
何處。 宋 楊萬里 《山云》詩:“春從底處領(lǐng)云來,日日山頭絮作堆?!?金 吳激 《風流子》詞:“書劍憶游梁,當時事,底處不堪傷?!?/p>
李流謙名句,寄李仲明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按鈕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