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之純《西園辯蘭亭和韻》:
綠葉織長間紫莖,蜀人未始以蘭名。
有時(shí)只怪香盈室,此日方傳譽(yù)滿城。
恩意和風(fēng)揚(yáng)馥郁,光榮灝露滴清英。
庭階若不逢精鑒,何異深林靜處生。
注釋參考
庭階
(1).堂前的臺(tái)階。 馬其昶 《<濂亭集>序》:“以上溯 文正 及 姚 、 方 、 歸 氏,又上而至 宋 唐 大家,而至兩 漢 ,猶循庭階入宗廟而禘昭穆也。”
(2).庭院。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 天吳 踴躍於重淵, 王喬 披云而下墜,舞鸑鷟於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薄稌x書·謝玄傳》:“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於庭階耳?!?/p>
若不
若不 (ruòbù) 要不是 unless 若不是少發(fā)生一次沖突,這一天是過不去的精鑒
見“ 精鑑 ”。
亦作“ 精鑒 ”。明于鑒別。亦指高明的識(shí)別力。 唐 韓愈 《與鳳翔邢尚書書》:“欲求士之賢愚,在於精鑒博采之而已。” 五代 齊己 《愛吟》:“傳寫會(huì)逢精鑒者,也應(yīng)知是詠閒情?!薄端问贰と辶謧魉摹巫嬷t》:“嘗讀 陸九淵 文喜之,而未識(shí)其人,考試禮部,得一卷,曰:‘此必 江西 小陸 之文也?!沂?,果 九淵 ,人服其精鑑?!?王先謙 《與繆荃孫書》:“ 石州 文除 祁 趙 兩碑志外,無可入選,足徵精鑒。”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xié)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dú)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mao{1~1}澤{1*1}東 《向國{1|1}民{1*1}dang的十點(diǎn)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p>
深林
茂密的樹林?!盾髯印ゅ蹲罚骸胺蜍铺m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唐 賈島 《詠懷》:“ 中岳 深林秋獨(dú)往,南原多草夜無鄰?!薄冻蹩膛陌阁@奇》卷四:“繞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見天?!?葉圣陶 《倪煥之》五:“銀杏和柳樹都已綠葉成蔭,樹下有深林幽壑那樣美妙?!?/p>
靜處
(1).冷靜地立身處世?!蛾套哟呵铩るs下六》:“且人何憂,靜處遠(yuǎn)慮。”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quán)》:“故為君虛心靜處,聰聽其響,明視其影,以行賞罰之象。” 宋 周敦頤 《通書·圣學(xué)》:“靜處則明,明則通?!?/p>
(2).猶靜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今盛暑,朕與卿等,深居靜處,猶覺可畏。”
清凈、安靜之處。 宋 陸游 《山園雜詠》:“百年竟向愁邊老,萬事元輸靜處看?!薄度齻b五義》第十回:“跟著從人出了公館,來至靜處?!?/p>
李之純名句,西園辯蘭亭和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