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處權(quán)《送杲兄》:
衲子誰為蓋代豪,生憎污俗紫方袍。
何須鑒水能知止,未必歸云可擬高。
虎穴等閒休探手,龍泉取次莫吹毛。
君知五祖堂中老,妙處何曾掛一毫。
注釋參考
衲子
僧人。 宋 黃庭堅(jiān) 《送密老住五峰》詩:“水邊林下逢衲子,南北東西古道場?!?明 湯顯祖 《南柯記·禪請》:“不去罷。我看衲子們談經(jīng)説誦的,不在話下。”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浪游記快》:“衲子請觀萬年缸,缸在香積廚,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內(nèi),聽其滿溢,年久結(jié)苔厚尺許。”
蓋代
猶蓋世。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殿下雄才蓋代,逸氣橫云?!?唐 杜甫 《寄薛三郎中璩》詩:“賦詩賓客間,揮灑動(dòng)八垠,乃知蓋代手,才力老益神?!?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尚書雄豪蓋代,視金玉如泥沙糞土。” 魯迅 《三閑集·頭》:“脫帽懷鉛出,先生蓋代窮。頭顱行萬里,失計(jì)造兒童。”
生憎
最恨;偏恨。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宋 晏幾道 《木蘭花》詞:“生憎繁杏緑陰時(shí),正礙粉墻偷眼覰?!?清 趙翼 《秋燕》詩:“生憎燕子炎涼甚,春便飛來秋便歸。” 陳子范 《有感》詩:“自笑驚弓如野鳥,生憎逐臭是青蠅?!?/p>
污俗
亦作“汚俗”。惡習(xí);壞風(fēng)氣。《書·胤征》:“舊染污俗,咸與惟新?!?唐 元稹 《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jié)度使制》:“丕變污俗,大蘇惸婺?!?清 林則徐 《曉諭粵省士商軍民人等速戒鴉片告示》:“所患者污俗不回,頽波日沸?!?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非種不鋤,良種不滋,敗羣不除,善羣不殖,自非躬執(zhí)大彗以掃除故家汚俗,而望 禹 域之自完也,豈可得乎?”
方袍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攤為方形,故稱。 唐 許渾 《泊蒜山津聞東林寺光儀上人物故》詩:“云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夢勞?!?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三》:“﹝僧 從誨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賜,以耀法門?!?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道人靈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靈臺(tái)澄皎,無事相干。”
(2).借指僧人。 唐 司空曙 《題凌云寺》詩:“不與方袍同結(jié)社,下歸塵世竟如何?” 南唐 劉崇遠(yuǎn) 《金華子雜編》卷下:“ 贊皇 李公 之鎮(zhèn) 浙 右,以 南朝 眾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諸寺,令擇一人,送至府中?!?/p>
李處權(quán)名句,送杲兄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