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濫簪筆,無以頌唐風(fēng)
出自唐代李嶠《皇帝上禮撫事述懷》:
配極輝光遠(yuǎn),承天顧托隆。
負(fù)圖濟(jì)多難,脫履歸成功。
圣道昭永錫,邕言讓在躬。
還推萬方重,咸仰四門聰。
恭已忘自逸,因人體至公。
垂旒滄海晏,解網(wǎng)法星空。
云散天五色,春還日再中。
稱觴合纓弁,率舞應(yīng)絲桐。
凱樂深居鎬,傳歌盛飲豐。
小臣濫簪筆,無以頌唐風(fēng)。
注釋參考
小臣
(1). 春秋 以后指卑微的小吏?!抖Y記·禮運(yùn)》:“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孔穎達(dá) 疏:“大臣謂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閉城門大搜揚(yáng)雄待詔二事芟正文留考異》:“始知薦 雄 者,不特非 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 莊 ( 楊莊 )乃小臣,但能誦之帝前; 根 則執(zhí)政,既已奇而召為門下史,遂薦之於帝,同時(shí)并行,固無不可?!?/p>
(2).宮中執(zhí)役的宦官?!秶?guó)語·晉語二》:“ 驪姬 與犬肉,犬?dāng)?。飲小臣酒,亦斃?!?韋昭 注:“小臣,官名,掌陰事陰命,閹士也?!?/p>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稱?!稌ふ僬a》:“﹝ 召公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薄稘h書·石顯傳》:“唯陛下哀憐財(cái)幸,以此全活小臣?!?/p>
簪筆
(1).謂插筆于冠或笏,以備書寫。古代帝王近臣、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漢書·趙充國(guó)傳》:“﹝ 張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shù)十年,見謂忠謹(jǐn),宜全度之?!?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近臣負(fù)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jì)也?!薄稘h書·昌邑王劉賀傳》:“﹝ 劉賀 ﹞衣短衣大袴,冠 惠文 冠,佩玉環(huán),簪筆持牘趨謁?!?顏師古 注:“簪筆,插筆於首也。”《晉書·輿服志》:“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手版即古笏矣。尚書令、僕射、尚書手版頭復(fù)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隋 薛道衡 《從駕幸晉陽》詩:“方觀翠華反,簪筆上云亭。”
(2).指仕宦。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shí)·改官詩》:“簪筆雍容志已虛,不如歸去舊蓬廬。”參見“ 簪白筆 ”。
無以
無以 (wúyǐ) 即“無已”,不停止,不得已 endless;ceaseless 無已人,則王乎?!睹献印ち夯萃跎稀?h3>唐風(fēng)(1).《詩經(jīng)》十五國(guó)風(fēng)之一。參閱《毛詩正義·唐譜》注。
(2). 唐堯 的遺風(fēng)。 南朝 宋 鮑照 《從過舊宮》詩:“《盧令》美何歇, 唐 風(fēng)久不渝?!?明 張時(shí)徹 《誠意伯劉公神道碑銘》:“俗尚儉樸,有 唐 風(fēng)之遺焉?!?/p>
(3).具 唐 人風(fēng)格的詩。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潘閬不與先賢祠》:“ 潘閬 居 錢塘 。今太學(xué)前有 潘閬巷 。 閬 工 唐 風(fēng),歸自 富春 ,有‘漁浦風(fēng)波惡, 錢塘 燈火微’之句?!?/p>
李嶠名句,皇帝上禮撫事述懷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6我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