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逾三歲,茲山老二年。
出自唐朝張說《伯奴邊見歸田賦因投趙侍御》
爾家嘆窮鳥,吾族賦歸田。莫道榮枯異,同嗟世網(wǎng)牽。
黃陵浮汨渚,青草會湘川。去國逾三歲,茲山老二年。
寒鸮鳴舍下,昏虎臥籬前。客淚堪斑竹,離亭欲贈荃。
放言久無次,觸興感成篇。
注釋參考
去國
[leave one's motherland] 離開自己的國家
去國三千里
詳細(xì)解釋(1).離開本國。《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山居賦》:“狹 三閭 之喪江,矜 望諸 之去國?!?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三:“我這次‘去國’的意義,差不多同‘出世’一樣?!?/p>
(2).離開京都或朝廷。 南朝 宋 顏延之 《和謝靈運(yùn)》詩:“去國還故里,幽門樹蓬藜?!薄睹魇贰ね跫移羵鳌罚骸?家屏 柄國止半載,又強(qiáng)半杜門,以戇直去國,朝野惜焉?!?夏曾佑 《將改官出都》詩:“連天芳草送征輪,未充低徊去國身?!?/p>
(3).離開故鄉(xiāng)。 宋 蘇軾 《勝相院經(jīng)藏記》:“有一居士,其先 蜀 人……去國流浪,在 江 淮 間?!?/p>
張說名句,伯奴邊見歸田賦因投趙侍御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