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諶祜《句》:
出自宋代諶祜《句》,該句一般未成詩或是殘句。
注釋參考
靈能
(1).天然的本能。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無不知敬其兄。只是這箇靈能不為私欲遮隔,充拓得盡便完?!?/p>
(2).指聰明智慧。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銷沉其志氣,桎梏其靈能,示以株守之途,絶其邁進(jìn)之路,而吾之群遂以陵替?!?/p>
起死
使死人復(fù)活。 唐 裴铏 《傳奇·張無頗》:“某有玉龍膏一盒子,不惟還魂起死,因此亦遇名姝。” 宋 楊萬里 《罷丞零陵忽病傷寒謁醫(yī)兩旬如負(fù)擔(dān)者日遠(yuǎn)日重改謁唐醫(yī)公亮九日而無病矣謝以長句》:“探囊起死無德色,掉臂不為曳裾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畫皮》:“我術(shù)淺,誠不能起死?!?/p>
何處
哪里,什么地方?!稘h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dú)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gè)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忘歸
(1).忘返?!冻o·九歌·山鬼》:“東風(fēng)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晉 左思 《吳都賦》:“ 舜 禹 游焉,沒齒而忘歸?!?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p>
(2).良箭名。以一去不復(fù)返,故稱。《公孫龍子·跡府》:“ 龍 聞 楚王 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夢 之圃?!薄段倪x·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一》:“左攬繁若,右接忘歸?!?李周翰 注:“忘歸,矢名。”
諶祜名句,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