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鄭紹《游越溪》
溪水碧悠悠,猿聲斷客愁。漁潭逢釣楫,月浦值孤舟。
訪泊隨煙火,迷途視斗牛。今宵越鄉(xiāng)意,還取醉忘憂。
注釋參考
訪泊
探問泊舟之處。 南朝 宋 鮑照 《游思賦》:“指煙霞而問鄉(xiāng),窺林嶼而訪泊。” 錢振倫 注引《廣韻》:“舟附岸曰泊?!?唐 高適 《東征賦》:“越 龜山 而訪泊,入漁浦而待潮。”
煙火
煙火 (yānhuǒ) 火和煙 smoke and fire 嚴(yán)禁煙火 滿面塵灰煙火色?!啤?白居易《賣炭翁》 熟食 cooked food 不食人間煙火 煙花 fireworks 教賁四叫花兒匠來,做幾架煙火。——《jin{1*1}瓶{1*1}梅》 祭祖時點的香火,借指后嗣 joss sticks and candles 指烽火 beacon-fire迷途
[wrong path] 錯誤的道路;邪路。借指不知如何行事
今某已遇禍而死,愿求清晦,指點迷途。——《三國演義》
迷涂知返(涂通“途”)。——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詳細(xì)解釋亦作“ 迷涂 ”。1.迷失道路。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唐 鄭紹 《游越溪》詩:“訪泊隨煙火,迷途視斗牛?!?宋 楊萬里 《過五里徑》詩:“當(dāng)處迷涂何處問,一溪引我到前村?!薄都t樓夢》第九八回:“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p>
(2).錯誤的道路?!赌鲜贰べ\臣傳論》:“雖逢興運,未改迷涂,志在亂常,自至夷戮。”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惑於事物,陷於迷涂?!比纾翰环?jǐn)澄矣?,會把人們引入迷途?/p>
(3).比喻昏亂的時世。《南齊書·褚淵傳》:“奉職數(shù)載,同舟無幾, 劉領(lǐng)軍 峻節(jié)霜明,臨危不顧,音跡未晞,奄成今古,迷途失偶,慟不及悲。”
(4).佛教語。猶迷律。 清 周亮工 《大興和尚俗臘時在烏石山》詩:“迷途未度應(yīng)難老,尊重頻添不盡燈。”《花月痕》第五回:“﹝ 燕娘 ﹞就菩薩前神籤,指示善男信女迷途,法號 藴空 。”參見“ 迷津 ”。
斗牛
斗牛 (Dǒuniú) 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ou Xiu and Niu Xiu 氣沖斗牛,聲震天地?!堵勔欢嘞壬恼f和做》 斗牛 (dòuniú) 挑逗牛與牛或牛與人相斗 bullfight鄭紹名句,游越溪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