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皮日休《太湖詩游毛公壇》:
卻上南山路,松行儼如廡。
松根礙幽徑,孱顏不能斧。
擺履跨亂云,側(cè)巾蹲怪樹。
三休且半日,始到毛公塢。
兩水合一澗,潈崖卻為浦。
相敵百千戟,共攂十萬鼓。
噴散日月精,射破神仙府。
唯愁絕地脈,又恐折天柱。
一窺耳目眩,再聽云發(fā)豎。
次到煉丹井,井干翳宿莽。
下有蕊剛丹,勺之百疾愈。
凝于白獺髓,湛似桐馬乳。
黃露醒齒牙,碧黏甘肺腑。
檜異松復怪,枯疏互撐拄。
乾蛟一百丈,髐然半天舞。
下有毛公壇,壇方不盈畝。
當時云龍篆,一片苔蘚古。
時時仙禽來,忽忽祥煙聚。
我愛周息元,忽起應明主。
三諫卻歸來,回頭唾圭組。
伊余何不幸,斯人不復睹。
如何大開口,與世爭枯腐。
將山待夸娥,以肉投猰貐。
欻坐侵桂陰,不知巳與午。
茲地足靈境,他年終結(jié)宇。
敢道萬石君,輕于一絲縷。
注釋參考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fā)》:“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游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p>
(2).牽船的篾纜?!端螘ぶ斐瘋鳌罚骸皶r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薄缎咽篮阊浴お毠律鷼w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p>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半天
半天 (bàntiān) 白天的一半 half a day;half of the day 好長一會兒 quite a while;a long time 他半天說不出話來 空氣中不直接毗連地面或它下面的其他固體或液體的任一地點或區(qū)域 midair皮日休名句,太湖詩游毛公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