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 子思《中庸·第一章》:
摘自《中庸·第一章》
解釋:“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jǐn)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
原文摘要: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dú)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wàn)物育焉。
注釋參考
也者
(1).語(yǔ)氣助詞。表提示?!墩撜Z(yǔ)·學(xué)而》:“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宋 蘇舜欽 《上孫沖諫議書》:“夫道也者;性也,三皇之治也;德也者:復(fù)性者也,二帝之跡也?!?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二》:“《易》也者,卜筮之史也?!?魯迅 《花邊文學(xué)·未來(lái)的光榮》:“有些所謂文學(xué)家也者,也得找尋些奇特的、se{1|1}情的東西,去給他們的主顧滿足。”
(2).語(yǔ)氣助詞。表疑問。《論語(yǔ)·先進(jìn)》:“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語(yǔ)氣助詞。表擬度。 清 戴名世 《郭生詩(shī)序》:“然生不汲汲求士之知,荒丘絶壑,若將終身也者。”
可離
芍藥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芍藥一名可離,故將別以贈(zèng)之?!?/p>
非道
(1).不合道義;不正當(dāng)?shù)氖侄??!稌ぬ紫隆罚骸坝醒阅嬗谌晷?,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孔 傳:“人以言咈違汝心,必以道義,求其意,勿拒逆之;遜,順也。言順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宋 儲(chǔ)泳 《祛疑說》:“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惟達(dá)理者不受非道之欺?!?/p>
(2).不恰當(dāng);不適宜?!俄n非子·奸劫?gòu)s臣》:“處非道之位,被眾口之譖,溺於當(dāng)世之言,而欲當(dāng)嚴(yán)天子而求安,幾不亦難哉!”
(3).非常事故,變故?!短綇V記》卷一一五引 唐 戴孚 《廣異記·王乙》:“洎夜秉燭,其從悉已大酣,乙慮有非道,默坐念咒?!?/p>
故君
先王;先君?!秴问洗呵铩な丫罚骸笆窍戎獔?bào)后知也,為故君賊新君矣。大亂君臣之義者,無(wú)此?!?/p>
戒慎
戒慎 (jièshèn) 警惕而審慎 vigilant and prudent 自不戒慎。——《廣東軍務(wù)記》其所
其所 (qísuǒ) 一個(gè)合適的或指定的位置 place 各得其所恐懼
恐懼 (kǒngjù) 畏懼,害怕 fear;dread 大水漫漫,心甚恐懼子思名句,中庸·第一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知拾筆記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