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醆濃醪成別夢(mèng),兩行垂露浣羈愁。
出自唐朝羅隱《秋日禪智寺見裴郎中題名寄韋瞻》
野寺疏鐘萬(wàn)木秋,偶尋題處認(rèn)名侯。官離南郡應(yīng)閑暇,
地勝東山想駐留。百醆濃醪成別夢(mèng),兩行垂露浣羈愁。
心知只有韋公在,更對(duì)真蹤話舊游。
注釋參考
百醆
見“ 百盞 ”。
濃醪
濃烈的濁酒。 唐 羅隱 《秋日禪智寺見裴郎中題名寄韋瞻》詩(shī):“百醆濃醪成別夢(mèng),兩行垂露澣覊愁?!?/p>
別夢(mèng)
離別后思念之夢(mèng)。 唐 許渾 《將歸姑蘇南樓餞送李明府》詩(shī):“花落西亭添別夢(mèng),柳陰南浦促歸程?!?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卷五引 李蘭青 詩(shī):“別夢(mèng)縈千里,歸期耐隔年。” mao{1~1}澤{1*1}東 《到韶山》詩(shī):“別夢(mèng)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p>
兩行
(1). 莊子 謂不執(zhí)著于是非的爭(zhēng)論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為“兩行”。《莊子·齊物論》:“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p>
(2).兩者一起通行、流行?!睹?shī)·周南關(guān)雎詁訓(xùn)傳》 唐 陸德明 題注:“故訓(xùn)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p>
(3).兩者一起施行、實(shí)行?!缎绿茣沃N傳》:“始在 河西 ,悉知諸將能否,及為尹,奏取材者數(shù)十人總牙兵,故威惠兩行。”
垂露
(1).露珠下滴。《后漢書·仲長(zhǎng)統(tǒng)傳》:“垂露成幃,張霄成幄?!?/p>
(2).比喻佛法普施。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開善寺法會(huì)》詩(shī):“塵根久未洗,希霑垂露光?!?/p>
(3).指垂露書。 北周 庾信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垂露懸針,書恩不盡?!?唐 杜甫 《觀薛稷少保書畫壁》詩(shī):“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shī)話》:“﹝篆法﹞有‘垂露’者,亦 喜 所創(chuàng),取草木婀娜垂露之象,皆出新意?!?清 王繼香 《<小螺庵病榻憶語(yǔ)>書后》:“拾零星之剩語(yǔ),瀉垂露於赫蹏。秋淚漬乎行間,春魂回夫掔底。”
羈愁
亦作“羇愁”。旅人的愁思。 南朝 齊 江孝嗣 《北戍瑯琊城》詩(shī):“薄暮苦羈愁,終朝傷旅食。” 宋 歐陽(yáng)修 《<宛陵先生詩(shī)集>序》:“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shī),迺徒發(fā)於蟲魚物類羇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而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行色一鞭催去馬,羈愁萬(wàn)斛引新詩(shī)?!?清 納蘭性德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詞:“從此羈愁萬(wàn)疊,夢(mèng)回分付啼螿?!?/p>
羅隱名句,秋日禪智寺見裴郎中題名寄韋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