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洋《次蘋字韻即事》:
飄零何處是通津,陸有飛蓬水有蘋。
賦稟但隨升斗祿,姓名常后百千人。
趨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須便曲身。
祗有鳴堝恐難繼,此心端欲避芳?jí)m。
注釋參考
飄零
飄零 (piāolíng) (花葉等)凋謝脫落;飄落 faded and fallen 黃葉飄零 比喻漂泊流落 alone and with no one to depend on何處
哪里,什么地方?!稘h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shī):“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tái)賓客有誰(shuí)憐?”《宋史·歐陽(yáng)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dú)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yáng)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gè)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通津
(1).四通八達(dá)之津渡?!读簳の涞奂o(jì)上》:“追奔逐北,奄有通津。” 唐 皇甫冉 《西陵寄靈一上人》詩(shī):“ 西陵 遇風(fēng)處,自古是通津?!?明 邢昉 《雨后山家始見桃花》詩(shī):“閒宜臨淺水,暖欲傍通津?!?/p>
(2).喻顯要的職位。 晉 陶潛 《詠三良》:“彈冠乘通津,但懼時(shí)我遺?!?唐 司空?qǐng)D 《榜下》詩(shī):“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將文字競(jìng)通津?!?/p>
飛蓬
(1).指枯后根斷遇風(fēng)飛旋的蓬草?!对?shī)·衛(wèi)風(fēng)·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商君書·禁使》:“飛蓬遇飄風(fēng)而行千里,乘風(fēng)之勢(shì)也?!?南朝 梁 鍾嶸 《詩(shī)品·總論》:“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明 劉基 《旅興》詩(shī)之三五:“游子如飛蓬,佳人曠千里。”
(2).比喻輕微的事物。《管子·形勢(shì)》:“飛蓬之問,不在所賓?!?許維遹 案:“飛蓬,言其輕微也?!畣枴瘧?yīng)作‘間’,‘間’與‘諫’通。諫而不聽者謂之輕微之諫?!?/p>
(3).比喻蓬亂的頭發(fā)。 晉 左思 《白發(fā)賦》:“髮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明 陸采 《明珠記·會(huì)內(nèi)》:“孤身何幸脫樊籠,兩鬢飛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孫華 《夏重談金陵舊事》詩(shī):“復(fù)有故宮妃,飛蓬亂雙髲?!?/p>
(4).比喻行蹤飄泊不定?!侗饼R書·文苑傳·顏之推》:“嗟飛蓬之日永,恨流梗之無還。” 唐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shī):“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p>
王洋名句,次蘋字韻即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9智慧折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