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足城中了勝緣,毗耶座上供無邊
出自宋代李彌遜《至花士自宣城歸蔣陵求頌書比以贈(zèng)》:
具足城中了勝緣,毗耶座上供無邊。
卻收心變歸空洞,莫著俱胝一指禪。
注釋參考
具足
(1).猶具備。 漢 王充 《論衡·正說》:“善善惡惡,撥亂世反諸正,莫近于《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適具足也?!薄栋儆鹘?jīng)·認(rèn)人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fù)多錢財(cái)?!?元 德異 《<?jí)?jīng)>序》:“一一法門,具足無量妙義?!?郭沫若 《盲腸炎·向自由王國(guó)的飛躍》:“我是相信在產(chǎn)業(yè)未進(jìn)步、物質(zhì)條件未具足的國(guó)度中以實(shí)現(xiàn)社會(huì)主義為目的之政治革命是愈早愈好的?!?/p>
(2).充足。 許地山 《債》:“說到具足生活,也是沒有涯岸的。”
勝緣
佛教語。善緣。 南朝 梁武帝 《游鍾山大愛敬寺》詩(shī):“駕言追善友,迴輿尋勝緣?!?唐 王維 《為舜闍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時(shí)若不加兵而賊破,不擾物以人和,緇侶勝緣,蒼生厚幸。” 宋 秦觀 《法云寺長(zhǎng)老然香會(huì)疏文》:“肆求善友,同結(jié)勝緣。”《醒世恒言·獨(dú)孤生歸途鬧夢(mèng)》:“兩個(gè)都到 遐叔 處賀喜,見此勝緣,各各布施?!?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毒S摩經(jīng)》說, 維摩詰 (意譯 凈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于該地說法時(shí),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duì)。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shī)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shī):“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duì)?!?/p>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shī)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diào)?!?清 錢謙益 《贈(zèng)胡泌水》詩(shī):“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shī):“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p>
(3).指《維摩經(jīng)》。 宋 王安石 《北窗》詩(shī):“北窗枕上春風(fēng)暖,謾讀 毗耶 數(shù)卷書?!?/p>
上供
上供 (shànggòng) 擺上祭祀物品 offer up a sacrifice;lay offerings on the altar 給祖先上供 比喻將財(cái)物送給上級(jí)或有關(guān)部門、人員,以求得到照顧 give presents to boss無邊
無邊 (wúbiān) 沒有邊際 borderless 無邊界框李彌遜名句,至花士自宣城歸蔣陵求頌書比以贈(zèng)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狂歌醉客,小摘問東風(fēng),花謝后,子成時(shí),趁得和羹否作者:李彌遜作品:驀山溪(次李伯紀(jì)梅花韻)
- 君子與小人,并處必為患作者:趙孟頫作品: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 舊聞南方多長(zhǎng)老,次第來入荊門道作者:劉禹錫作品:送僧仲剬東游兼寄呈靈澈上人
- 彤闈永奉千年慶,金策將封一字王
- 閑來屈指從頭數(shù),得見清平有幾人
- 風(fēng)柔夜暖。
- 誰言王安豐,定識(shí)阮東平作者:黃庭堅(jiān)作品:次韻子真會(huì)靈源廟池亭
- 車馬還城郭,悲風(fēng)滿白楊作者:司馬光作品:故相國(guó)潁公挽歌辭三首
- 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 把酒命賓聊一笑,吾農(nóng)喜罷及吾私
- 10彩虹朋友自走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