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黃公度《秋城晚望》:
斷續(xù)悲笳起麗譙,冥冥晚色四山椒。
隔江人散虛分米,十里津喧蜑趁潮。
夕照含山心悄愴,西風(fēng)動地鬢飄蕭。
低頭自笑微官縛,東望滄溟歸路遙。
注釋參考
夕照
夕照 (xīzhào) 傍晚的陽光 evening glow;glow of the setting sun山心
(1).隱居山中的心情。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野情風(fēng)月曠,山心人事疏?!?清 厲鶚 《八月八日同丁敬身游龍華寺》詩:“山心本清虛,詩骨不柔脆?!?/p>
(2).山中。 元 袁桷 袁裒 《東湖聯(lián)句》:“海眼藏龍窟,山心射鹿田。” 明 袁宗道 《保安驛道中》詩:“暝煙連雨腳,云氣起山心?!?清 朱彝尊 《入上方山》詩:“山心夜不寐,凍雀喧前牕?!?/p>
悄愴
憂傷;凄涼。 南朝 宋 顏延之 《行殣賦》:“行徘徊於永路,時悄愴於川侶。”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宋 陸游 《五月二十三夜記夢》詩:“非惟履嶮足踸踔,已覺處幽神悄愴?!?/p>
西風(fēng)
西風(fēng) (xīfēng) 從西方吹來的風(fēng) westerly 溫帶的盛行西風(fēng) west wind 指秋風(fēng)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動地
震撼大地。《公羊傳·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動地也?!薄侗饼R書·神武紀(jì)上》:“ 神武 親送之郊,雪涕執(zhí)別,人皆號慟,哭聲動地。”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漁陽 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mao{1~1}澤{1*1}東 《七律·答友人》:“ 洞庭 波涌連天雪, 長島 人歌動地詩?!?/p>
飄蕭
(1).鬢發(fā)稀疏貌。 唐 杜甫 《義鶻行》:“飄蕭覺素髮,凜欲衝儒冠。” 明 邵璨 《香囊記·慶壽》:“素髮飄蕭,朱顏委謝?!?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西溟言別賦贈》詞:“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
(2).零落飄墜貌。 前蜀 貫休 《古塞下曲》之六:“榆葉飄蕭盡,關(guān)防烽寨重。” 金 元好問 《乙卯十一月往鎮(zhèn)州》詩:“野陰時滉朗,冷雨只飄蕭?!?/p>
(3).飛揚貌。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陽陶吹觱篥歌》:“下聲乍墜石沉重,高聲忽舉云飄蕭。” 宋 蘇轍 《巫山廟》詩:“採蘭為飱蕙為肴,玉缶薦芰香飄蕭。” 清 黃景仁 《發(fā)一宿庵》詩:“飄蕭洞氣成飛雨,冥漠丹根護(hù)紫泥?!?/p>
(4).飄逸瀟灑。 唐 白居易 《箏》詩:“云髻飄蕭緑,花顏旖旎紅。” 明 陸采 《明珠記·買藥》:“神清骨秀氣飄蕭。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清 蔣士銓 《臨川夢·了夢》:“看他鬚眉巾帶恁飄蕭,怎不向花前寫個神仙照!”
(5).狀風(fēng)聲。 唐 元稹 《書異》詩:“飄蕭北風(fēng)起,皓雪紛滿庭。” 元 薩都剌 《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之一:“飄蕭樹梢風(fēng),淅瀝湖上雨。” 王統(tǒng)照 《沉船》:“四周的樹木迎著飄蕭的涼風(fēng),都在同他們快搖落的葉兒私語?!?/p>
黃公度名句,秋城晚望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