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胸中書萬卷,校讎四庫續(xù)登賢
出自宋代強(qiáng)至《送朱傳道推官赴刑部詳覆》:
文章自老齒獨(dú)壯,富貴偶遲名最先。
冷落官曹按丹筆,風(fēng)流幕府別紅蓮。
高談傾座迥無敵,清骨照人長(zhǎng)欲仙。
好在胸中書萬卷,校讎四庫續(xù)登賢。
注釋參考
好在
好在 (hǎozài) 幸好 luckily 好在他傷勢(shì)不重校讎
亦作“校仇”。 1.一人獨(dú)校為校,二人對(duì)校為讎。謂考訂書籍,糾正訛誤。 漢 劉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 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秘書,御府也,天子猶以為外且遠(yuǎn),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 集賢殿 ,別置校讎官,曰學(xué)士,曰校理。”《宋史·職官志四》:“﹝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禮部,本省長(zhǎng)貳定校讐之課,月終具奏。” 清 吳翊 《洞庭山館呈司寇東海公》詩之二:“錦堂恩詔許歸休,妙選賓僚佐校讐。”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書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職諸世儒。”
(2).比試;比較。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潘爛頭》:“或謂 潘 曰:‘汝素以術(shù)自衒,今天師至矣,敢與之校讎乎?’”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惡?!?/p>
四庫
四庫 (sìkù) 我國古代宮廷藏書的地方,分庫收藏經(jīng)、史、子、集四部類圖書 the four sections of books登賢
舉用有道德有才干的人?!逗鬂h書·左周黃傳論》:“急登賢之舉,虛降己之禮?!?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野旌伏彥,朝賞登賢。”《南史·蔡興宗傳》:“每至上朝,輒與令録以下陳欲登賢進(jìn)士之意?!?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自序》:“惟圣明在上,廣開言路,登賢進(jìn)良,直言無隱?!?/p>
強(qiáng)至名句,送朱傳道推官赴刑部詳覆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