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唐士恥《綠槐陰》:
槐陰似尼父,軼軌追前蹤。
絕塵非學(xué)步,所產(chǎn)夐無雙。
今此于越東,鐘孕亦鴻龐。
朅來于越西,掌教開群迷。
群迷於今正有賴,肯使玉佩從他之。
昔人種槐根細(xì)細(xì),坐閱日月蟬已棲。
歷聘轍環(huán)嗟不遇,豈若今日廊廟歸。
要俾六經(jīng)日益明,俗還唐虞熙又熙。
槐陰雖異道則一,彼不見用吾登躋。
宇宙雖云宏且邈,理焉所在成均齊。
槐陰槐陰異今昔,一則不用一明陟。
道在六經(jīng)道固存,道出六經(jīng)道還得。
洪哉尼父懷此道,今日誰知?dú)w探討。
探討既力道不殊,三都遂隳陳常討。
天驕立可傾,神州立可清。
一祖八宗地,教化登升平。
先生為黃發(fā),自可七六經(jīng)。
注釋參考
今昔
今昔 (jīnxī) 現(xiàn)在和過去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一則
(1).猶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敘述兩件事時(shí)?!墩撜Z·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漢 王充 《論衡·量知》:“一則不能見是非,一則畏罰不敢直言?!?mao{1~1}澤{1*1}東 《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第四章:“保持較大一部分兵力于適當(dāng)?shù)臋C(jī)動地區(qū),不要絕對地分散,一則便于應(yīng)付可能的事變,一則使分散執(zhí)行的任務(wù)有一個(gè)重心?!?/p>
(2).與“二則”、“三則”等連用,列舉原因或理由?!吨熳诱Z類》卷十六:“《大學(xué)》誠意,看來有三樣:一則內(nèi)全無好善惡惡之實(shí),而專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誠之尤也。”《西游記》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煩惱時(shí),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巴金 《霧》六:“一則因?yàn)檫@件事很重要,二則他害怕她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說話時(shí)不免現(xiàn)出激動的樣子?!?/p>
(3).表數(shù)量。一項(xiàng),一條。如:新聞一則;啟事一則。
不用
不用 (bùyòng) 用不著,不必 need not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唐士恥名句,綠槐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