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梅堯臣《祫禮頌圣德詩》:
溥哉孝享,將事于寧。
文武卿士,冠劍在庭。
爰俟帝齋,風(fēng)霰其零。
風(fēng)霰不已,鉤陳豹尾。
龍旗太常,立列比比。
帝居路寢,百辟就次。
至于谷旦,漫漫翳翳。
帝入靈宮,左撞黃鍾。
升階置玉,日氣曈鴻。
鴻鴻杲杲,氛駁陰掃。
宿于太宮,月星皓皓。
侍祠之臣,鵠舉鷺振。
或捧其匜,或進(jìn)其巾。
輔相夾導(dǎo),俯僂鱗鱗。
圭瓚以陳,登歌以均。
東向虛位,發(fā)爵親親。
平明帝還,紫宸序班。
望帝之顏,穆穆閑閑。
檐步廊廊,雪浮陽光。
大楹爛爛,朱陛煌煌。
稱祝萬壽,萬壽無疆,卻登寶輿,以御端門。
揭雞肆赦,雷動乾坤。
于寺都人,于時(shí)婦女。
于時(shí)蠻夷,異口同語。
天子萬年,仁圣之主。
臣時(shí)執(zhí)冊,與物咸睹。
敢播于詩,庶聞九土。
注釋參考
于時(shí)
于時(shí) (yúshí) 介賓詞組。在這個(gè)時(shí)候,當(dāng)時(shí) for the moment;then;at that time 于時(shí)冰皮始解?!鳌?袁宏道《滿井游記》蠻夷
蠻夷 (mányí) 古代泛指華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 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來蠻夷間。——唐· 柳宗元《柳河?xùn)|集》 為降虜于蠻夷。——《漢書·李廣蘇建傳》 北蠻夷之鄙人?!稇?zhàn)國策·燕策》異口
亦作“異口”。1.不同的說法。《尉繚子·攻權(quán)》:“異口虛言,將無修容?!?明 徐渭 《壽史母序》:“恭人居其上,天下之賢司隸,自髫至叟無或異口。”
(2).猶眾口。參見“ 異口同聲 ”。
同語
“同日而語”的略語。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桂林臬署三異》:“忠臣烈士,死不為猿鶴,即為神龍,豈花妖木客所可同語乎?”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二人者雖不可與公同語,然比之向時(shí)刺客取首延頸以授吏……若兩人矣?!眳⒁姟?同日而語 ”、“ 同日而論 ”。
梅堯臣名句,祫禮頌圣德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