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處尤宜策睡勛,徑投禪榻炷爐熏
出自宋代劉克莊《宿小寺觀主僧升座》:
靜處尤宜策睡勛,徑投禪榻炷爐熏。
恰為胡蝶春游美,忽吼華鯨曙色分。
僧袒右肩方說(shuō)法,我聾左耳若無(wú)聞。
平生不作桑間戀,草草逃包下白云。
注釋參考
靜處
(1).冷靜地立身處世?!蛾套哟呵铩るs下六》:“且人何憂,靜處遠(yuǎn)慮?!?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quán)》:“故為君虛心靜處,聰聽(tīng)其響,明視其影,以行賞罰之象?!?宋 周敦頤 《通書(shū)·圣學(xué)》:“靜處則明,明則通?!?/p>
(2).猶靜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今盛暑,朕與卿等,深居靜處,猶覺(jué)可畏?!?/p>
清凈、安靜之處。 宋 陸游 《山園雜詠》:“百年竟向愁邊老,萬(wàn)事元輸靜處看。”《三俠五義》第十回:“跟著從人出了公館,來(lái)至靜處?!?/p>
禪榻
禪床。 唐 杜牧 《題禪院》詩(shī):“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fēng)?!?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惟丈室一僧,獨(dú)坐禪榻?!?清 趙翼 《散花曲》:“完璧還君繫臂紗,髩絲禪榻閲年華?!?/p>
爐熏
亦作“ 爐薰 ”。 1.熏香;焚香。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嬾拂鴛鴦?wù)?,休縫翡翠裙,羅帳罷爐熏?!?宋 范成大 《寶公祈雨感應(yīng)用陳申公韻賦詩(shī)為謝》:“膴原龜坼暮春時(shí),夾路爐薰共禱祠?!?/p>
(2).香爐中的煙。 宋 梅堯臣 《和人雪意》:“趨閤展熊席,卷幔飄爐熏。” 金 元好問(wèn) 《俳體雪香亭雜詠》之十:“爐薰浥浥帶輕陰,翠竹高梧水殿深?!?元 程鉅夫 《題許仲仁詩(shī)卷》詩(shī):“霜清日冷梅花瘦,獨(dú)對(duì)爐熏看欲癡?!?/p>
鑪薰:即熏爐。用來(lái)薰香或取暖的爐子。 三國(guó) 魏 徐干 《情詩(shī)》:“鑪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 宋 黃庭堅(jiān) 《奉和文潛贈(zèng)無(wú)咎》:“何言談絶倒,茗椀對(duì)鑪薰?!?/p>
劉克莊名句,宿小寺觀主僧升座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