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籃輿杖屨,醒來醉往,自今朝始
出自元代劉敏中《水龍吟 陽丘南逾五里,余別墅在焉。地方僅》:
絕。
下為通達(dá)人由其中,東垂蔽古藤,晦密尤峻。
繡江遠(yuǎn)來觸異隅刮足而北,余流復(fù)西,達(dá)于坤維,周覽上下,巋臺宛然,因取淵明語,命之曰賦詩之臺。
南偏少東尤高敞,東向為小亭,軒戶始開,而長白湖山諸峰林壑,奔躍來見,明姿晦態(tài),與鄉(xiāng)江相表里。
復(fù)取謝靈運語,命之曰含暉之亭。
亭之筑,實至元辛前重陽一日也。
戲作樂府水龍吟一首,書盡壁,以認(rèn)其始,且以為老子醉后浩歌之資云乾坤遺方臺,賦詩名字從吾起。
十分高處,更宜著個,含暉亭子。
無數(shù)青山,一時為我,飛來窗里。
渺浮天玉雪,江流忽轉(zhuǎn),風(fēng)雨在、寒藤底。
嘗試登臨其上,把閑愁、古今都洗。
長空淡淡,無言目送,飛鴻千里。
看取明年,四圍松菊,一番桃李。
放籃輿杖屨,醒來醉往,自今朝始。
注釋參考
籃輿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后世的轎子。《晉書·孝友傳·孫晷》:“ 富春 車道既少,動經(jīng)江川,父難於風(fēng)波,每行乘籃輿, 晷 躬自扶持?!薄端螘る[逸傳·陶潛》:“ 潛 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轝籃輿?!?清 方文 《贈孫子穀》詩:“蹇予腳疾愁歸路,直遣籃輿送到家?!?/p>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于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后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鄭玄 注:“撰猶持也。” 孔穎達(dá)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zhí)杖,在坐著屨?!薄杜f唐書·宦官傳·楊復(fù)恭》:“詔 復(fù)恭 致仕,賜杖屨?!?/p>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qiáng)親杖屨,結(jié)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仇兆鰲 注:“ 盧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p>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云沙?!?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p>
今朝
今朝 (jīnzhāo) 今天 today;this day;at the present;on this day 現(xiàn)在 now 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劉敏中名句,水龍吟 陽丘南逾五里,余別墅在焉。地方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