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
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
自傍芳叢摘鷹觜。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悠揚噴鼻宿酲散,
清峭徹骨煩襟開。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連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頃馀。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不辭緘封寄郡齋,
磚井銅爐損標格。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跂石人。
注釋參考
何況
何況 (hékuàng) 不消說 let alone 一項改革都會經(jīng)過不少曲折,更何況一場革命 更加 furthermore 學好本民族的語言尚且要花許多力氣,何況學習另一種語言呢 表示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況且” what is more 何況供百人?!濉?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這兒不好找,何況他又是第一次來顧渚春
指 顧渚 產(chǎn)的茶。以清明谷雨摘茶為最佳,故稱。 唐 劉禹錫 《西山蘭若試茶歌》:“何況 蒙山 顧渚 春,白泥赤印走風塵?!?宋 蘇軾 《送劉寺丞赴馀姚》詩:“千金買斷 顧渚 春,似與 越 人降日注?!?/p>
走風
(1).透氣。 明 馮夢龍 《山歌·蒸籠》:“你人門前捉我團團搦搦,我并弗曾恨窮;弄得我肚里有釀,我也只弗走風。”
(2).通風;透風。 張一弓 《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十三:“望著黑魆魆的走風口, 李銅鐘 想起了 臥龍坡 車站?!?/p>
(3).順風。 沉從文 《邊城》:“上水走風時,張起個大篷?!?/p>
(4).走漏風聲;泄露消息。《西游記》第二四回:“老師父叫我們,小道童胡廝駡,不是舊話兒走了風,卻是甚的?!?姚雪垠 《長夜》三二:“那個伙計打算跑,我怕他走風,也讓他吃了一顆洋點心?!?/p>
(5).信使;傳信的人。 清 洪占銓 《閩中花會》詩:“走風徧鄉(xiāng)村,門卜勤婦女。”
劉禹錫名句,西山蘭若試茶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