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劉兼《登郡樓書懷》
煙雨樓臺(tái)漸晦冥,錦江澄碧浪花平。卞和未雪荊山恥,
莊舄空傷越國情。天際寂寥無雁下,云端依約有僧行。
登高欲繼離騷詠,魂斷愁深寫不成。
邊郡荒涼悲且歌,故園迢遞隔煙波。琴聲背俗終如是,
劍氣沖星又若何。朝客漸通書信少,釣舟頻引夢魂多。
北山更有移文者,白首無塵歸去么。
莫嗔阮氏哭途窮,萬代深沈恨亦同。瑞玉豈知將抵鵲,
鉛刀何事卻屠龍。九夷欲適嗟吾道,五柳終歸效古風(fēng)。
獨(dú)倚郡樓無限意,滿江煙雨正冥濛。
注釋參考
九夷
(1).古代稱東方的九種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東方之夷有九種?!薄逗鬂h書·東夷傳》:“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fēng)夷、陽夷。’” 明 袁袞 《遠(yuǎn)游賦》:“昔 孔 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币徽f指玄菟、樂浪、高驪、滿飾、鳧更、索家、東屠、倭人、天鄙。見《爾雅·釋地》“九夷”疏。
(2).泛稱少數(shù)民族?!稌ぢ瞄帷罚骸八焱ǖ漓毒乓陌诵U?!?孔 傳:“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誠》:“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異聲而皆樂,九夷八狄之哭,異聲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賦》:“九夷五狄順方向而來奔。” 明 陸深 《傳疑錄》:“諸侯述職,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p>
吾道
我的學(xué)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薄端问贰さ缹W(xué)傳二·楊時(shí)》:“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五柳
見“ 五柳先生 ”。
終歸
終歸 (zhōngguī) 到底;畢竟 after all;in the end 他們終歸還是決定從陸路走古風(fēng)
古風(fēng) (gǔfēng) 古人之風(fēng)。指質(zhì)樸淳古的習(xí)尚、氣度和文風(fēng),也指質(zhì)樸的生活作風(fēng) ancient customs 這個(gè)山村的人衣冠簡樸,古風(fēng)猶存 詩體名。即古詩、古體詩 a form of pre-Tang poetry,usu.劉兼名句,登郡樓書懷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