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億《代意二首》:
短夢殘妝慘別魂,白頭詞苦怨文園。
誰容五馬傳心曲,祇許雙鸞見淚痕。
易變肯隨南地橘,忘憂虛對北堂萱。
回文信斷衣香歇,猶憶章臺走畫轅。
注釋參考
南地
南方地區(qū)?!稇?zhàn)國策·秦策三》:“今攻 趙 ,北地入 燕 ,東地入 齊 ,南地入 楚 魏 ,則 秦 所得不一幾何,故不如因而割之,因以為 武安 功?!?南朝 梁簡文帝 《悔賦》:“ 楚王 刻鶴,播徙南地?!?唐 賈島 《送人南歸》詩:“雖然南地遠,見説北人多?!薄端问贰け尽罚骸白h者言南地不宜牧馬。昨自牧養(yǎng),今二三年,已得馬數(shù)百?!?/p>
忘憂
(1).忘卻憂愁。《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夫酒忘憂,故能消之也?!?唐 張說 《喜度嶺》詩:“見花便獨笑,見草即忘憂?!?/p>
(2).萱草的別名。 唐 陳子昂 《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詩:“忘憂誰見賞,空此北堂中?!?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四:“《本草經(jīng)》云:萱,一名忘憂。” 元 錢抱素 《瑣窗寒·題玉山草堂》詞:“書帶生香,忘憂弄色,四窗虛悄。” 清 黃宗羲 《小園記》:“因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憂、含笑?!?/p>
北堂萱
(1).指萱草。語本《詩·衛(wèi)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 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敝X草,即萱草,俗名忘憂草。 南朝 梁 吳均 《酬別江主簿屯騎》詩:“何用贈分首,自有北堂萱。” 唐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之二:“忘懷南澗藻,蠲思北堂萱。坐嘆華滋歇,思君誰為言?”
(2).借指母親。 宋 王楙 《野客叢書·萱堂桑梓》:“今人稱母為北堂萱,蓋祖《毛詩·伯兮》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湟庵^君子為王前驅,過時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種於北堂,以忘其憂,蓋北堂幽陰之地,可以種萱。初未嘗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為母事?!?清 周亮工 《題李武曾灌園養(yǎng)母圖》詩:“荷鉏忘旦暮,得慰北堂萱?!?/p>
楊億名句,代意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