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兵抗矯征,仗節(jié)歸有德
出自唐代高適《三君詠郭代公(元振)》:
代公實英邁,津涯浩難識。
擁兵抗矯征,仗節(jié)歸有德。
縱橫負才智,顧盼安社稷。
流落勿重陳,懷哉為凄惻。
注釋參考
擁兵
掌握、聚集軍隊。《漢書·張耳陳馀傳》:“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 耳 旦暮死,而公擁兵數(shù)萬,不肯相救,胡不赴 秦 俱死?”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自勤 擁兵繼掠,循 淮 而東?!?清 顧炎武 《淮東》詩:“侯時擁兵居,千里暫安堵?!?秦牧 《社稷壇抒情》:“就是號稱強盛統(tǒng)一的時代,還不是有許多擁兵的藩鎮(zhèn),許多專權的貴戚,許多地方的豪霸,在他們的領地里當著小皇帝?!?/p>
抗矯
矯情抗俗,高蹈。 晉 劉琨 《勸進表》:“愿陛下存 舜 禹 至公之情,狹 巢 由 抗矯之節(jié),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p>
仗節(jié)
(1).手執(zhí)符節(jié)。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jié),作為憑證及權力的象征。《漢書·敘傳下》:“ 博望 仗節(jié),收功 大夏 ;貳師秉鉞,身釁 胡 社?!?唐 裴铏 《趙合》:“但當時時相使余不得仗節(jié)出此城,空加一貂蟬耳。” 唐 康駢 《劇談錄·鳳翔府舉兵討賊》:“相國仗節(jié)訓兵,援旗誓眾。”
(2).堅守節(jié)操?!逗鬂h書·吳漢傳》:“賊眾雖多,非有仗節(jié)死誼者也。” 宋 曾鞏 《與孫司封書》:“比見朝廷所寵贈南兵以來仗節(jié)死難之臣, 宗旦 乃獨不與?!?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馬文肅家書》:“慷慨仗節(jié)易,從容就義難。吾輩將為其難乎?抑為其易乎?”
有德
(1).有德行。謂道德品行高尚,能身體力行。《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鄭玄 注:“德,能躬行者?!薄墩撜Z·憲問》:“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禮。若有德及氣力尚壯,則君優(yōu)而留之?!?/p>
(2).指有德行的人?!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坝械虏豢蓴??!薄抖Y記·禮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孫希旦 集解:“有德,謂有德行者?!?/p>
高適名句,三君詠郭代公(元振)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