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璧采玲誠可格,代庖越俎數(shù)徒充
出自宋代陳邕《泮林釋奠偶緣攝事遂獲充員竊觀禮文樂奏之盛》:
春丁逢上日方中,涓吉修誠薦泮宮。
奠璧采玲誠可格,代庖越俎數(shù)徒充。
八音合奏東南少,一道相傳今古同。
我輩因文須識本,浴沂好詠舞雩風(fēng)。
注釋參考
璧采
亦作“ 璧彩 ”。比喻月光,月色。 唐 駱賓王 《秋夜送閻五還潤州序》:“于時璧彩澄空,漏輕光於云葉;珪陰散迥,搖碎影於風(fēng)梧。” 唐 李商隱 《賦得月照冰池》:“金波雙激射,璧采兩參差?!?明 李東陽 《山水圖為曰會中書題送體齋先生》詩:“書聲出谷秋籟鳴,璧彩穿林夜光漏。”
代庖
(1) [do in sb.'s place] 代廚師下廚
庖入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莊子·逍遙游》
(2) 比喻代做他人分內(nèi)的事
詳細解釋(1).代為烹飪。 清 黃景仁 《詠懷》詩之八:“白鹽與赤米,晚食遺嘉肴。翩翩者誰子?乃欲呼代庖?!?/p>
(2).代替廚人。后多用以比喻代人行事或代理他人職務(wù)。《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不正本而反自然,則人主逾勞,人臣逾逸,是猶代庖宰剝牲而為大匠斲也?!?唐 元稹 《江邊四十韻》:“曲突翻成沼,行廊卻代庖?!?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君所欲託諸人者,請自任之;所欲自任者,愿得而代庖焉。”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未幾, 江都 幕客 章馭庵 先生欲回 浙江 葬親,倩余代庖三月,得備御寒之具?!?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的續(xù)編·阿Q正傳的成因》:“到最末的一章, 伏園 倘在,也許會壓下,而要求放 阿Q 多活幾星期的罷。但是‘會逢其適’,他回去了,代庖的是 何作霖 君,于 阿Q 素?zé)o愛憎,我便將‘大團圓’送去,他便登出來?!?/p>
(3).指越權(quán)包辦。 蔣光慈 《田野的風(fēng)》三十:“我自己的婚事,自有我自己的主張,要我的叔父代庖干什么呢?”參見“ 越俎代庖 ”。
越俎
見“ 越俎代庖 ”。
陳邕名句,泮林釋奠偶緣攝事遂獲充員竊觀禮文樂奏之盛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