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杜相逢眼自明,事連恩地倍牽情
出自唐代杜荀鶴《送韋書記歸京(座主侍郎同舉)》:
韋杜相逢眼自明,事連恩地倍牽情。
聞歸帝里愁攀送,知到師門話姓名。
朝客半修前輩禮,古人多重晚年榮。
從來有淚非無淚,未似今朝淚滿纓。
注釋參考
韋杜
(1). 唐 代 韋 氏、 杜 氏的并稱。 韋 氏居 韋曲 , 杜 氏居 杜曲 ,皆在 長安 城南,世為望族。時稱“韋杜”。 宋 程大昌 《雍錄》卷七:“ 杜縣 與 五代 都城謹(jǐn)相并附,故古事著跡此地者多也。語謂‘城南 韋 杜 ,去天五天’,以其迫近帝都也?!?元 李好文 《長安志圖》卷中:“﹝ 樊川 ﹞ 長安 名勝之地。 周 處士 韋夐 、 唐 杜公 牧之 、 祁國 杜公 奇章 、 牛公 之居,皆在焉。 唐 人語曰:‘城南 韋 杜 ,去天尺五’,可見昔時之盛?!?/p>
(2).指 長安 城南的 韋曲 、 杜曲 。 唐 望族 韋 氏、 杜氏 世居于此。山青水秀,林木繁茂,為當(dāng)時游覽勝地。后亦借指風(fēng)景秀麗之地。 唐 韓愈 《出城》詩:“暫出城門蹋青草,遠於林下見春山。應(yīng)須 韋 杜 家家到,秖有今朝一日閒?!?宋 陳師道 《城南寓居》詩之一:“游子莫何歸? 韋 杜 城南村?!?清 龔自珍 《點絳唇·十月二日馬上作》詞:“一帽紅塵,行來 韋 杜 人家北。”
相逢
相逢 (xiāngféng) 彼此遇見;會見 come across 偶然相逢自明
自明 (zìmíng) 不需證明,不言而喻 self-evidence恩地
唐 以來對師門的稱呼。 唐 李商隱 《為舉人上翰林蕭侍郎啟》:“倘蒙猶枉鉛華,更施丹雘,俾其恩地不在他門?!?馮浩 箋注:“ 唐 人稱師門為恩地?!?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初除京兆府參軍,恩地即 杜相 審權(quán) 也?!?宋 岳珂 《桯史·陳了翁始末》:“上臨朝謂 文肅 曰:‘ 瓘 如此報恩地耶!’”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報恩》:“ 錢寧 罪惡,死不足贖,亦能不負恩地,曲報知己?!?/p>
牽情
觸動感情;動情。 唐 朱慶馀 《中秋月》詩:“孤高稀此遇,吟賞倍牽情?!?唐 孫魴 《柳》詩之四:“春物牽情不奈何,就中楊柳態(tài)難過。” 宋 賀鑄 《木蘭花》詞之一:“更無方便只尊前,説盡牽情多少話。”
杜荀鶴名句,送韋書記歸京(座主侍郎同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