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洪咨夔《青玉峽》:
水繞河南阿李家,滿空飛雪響雷車。
流將采石磯頭去,坐看浮梁壓浪花。
注釋參考
采石磯
在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長(zhǎng)江 東岸,為 牛渚山 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較狹,形勢(shì)險(xiǎn)要,自古為 大江 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鎮(zhèn)。相傳為 李白 醉酒捉月溺死之處。有 太白樓 、 捉月亭 等古跡,為游覽勝地。 清 尤珍 《采石磯》詩:“ 李白 昔醉酒,曾游 采石磯 。”
坐看
(1).猶行看,旋見。形容時(shí)間短暫。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二六:“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唐 杜甫 《鳳凰臺(tái)》詩:“坐看彩翮長(zhǎng),縱意八極周?!?/p>
(2).謂旁觀而無行動(dòng)。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jié):“ 張清 對(duì)部下說:‘上將掌握兵權(quán),坐看我們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異心。’”
浮梁
(1).即浮橋。《方言》第九:“艁舟謂之浮梁。” 郭璞 注:“即今浮橋。”《文選·潘岳<閑居賦>》:“浮梁黝以徑度, 靈臺(tái) 杰其高峙?!?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即今浮橋。”《舊唐書·哀帝紀(jì)》:“ 楊師厚 於 襄州 西六十里 陰谷 江口伐竹木以為浮梁。” 清 顧炎武 《蒲州西門外鐵牛唐時(shí)所造以系浮橋在今河西徙十馀里矣》詩:“ 唐 代浮梁處,遺牛制尚新。”參見“ 浮橋 ”。
(2).不良。 清 楊懋建 《帝城花樣·秋芙傳》:“浮梁子弟,靡然從風(fēng),一倡百和,幾有若狂之嘆。”原注:“ 宋 人小説謂無良曰浮梁。”
(3).舊縣名。屬 江西省 。 漢 鄱陽縣 地, 唐 武德 四年,析置 新平縣 , 天寶 元年改名 浮梁 , 明 清 皆屬 饒州府 。1960年并入 景德鎮(zhèn)市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 浮梁 買茶去?!焙笠愿×航柚干倘?。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成自題》:“過眼飄零隨敗絮,傷心老大嫁浮梁?!?/p>
浪花
(1) [spray;spindrift]∶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diǎn)和泡沫
(2) [specific episode of sb.'s life;specific phenomenon]∶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現(xiàn)象
(3) [expense freely]∶隨意亂花
詳細(xì)解釋(1).亦作“ 浪華 ”。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diǎn)和泡沫?!端囄念惥邸肪砭哦?南朝 梁元帝 《鴛鴦賦》:“朝浮兮浪華,夜集兮江沙。” 唐 李白 《姑熟十詠·天門山》:“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宋 陸游 《雨中獨(dú)坐》詩:“ 馬目山 頭雨腳昏, 龍津橋 下浪花翻。” 魯迅 《野草·死火》:“當(dāng)我幼小的時(shí)候,本就愛看快艦激起的浪花,洪爐噴出的烈焰?!?/p>
(2).不結(jié)果實(shí)的花。也叫狂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種瓜》:“無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終無瓜矣。”
(3).任意花費(fèi)。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宣諭》:“九月,説與百姓每:收割畢日,毋要浪花,守度。”
洪咨夔名句,青玉峽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噴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