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克莊《讀友人奏藁》:
首規(guī)旒冕次鈞衡,紙價遙知貴洛城。
谷永有知應(yīng)愧死,曹蜍無氣謾偷生。
弘寬斂衽慚三策,桑濮收聲讓九成。
聞?wù)f龍?zhí)炀阗潎@,法筵第一義分明。
注釋參考
斂衽
(1) [check one's clothes]∶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2) [(of woman) show one's respect by tidying up one's dress and sleeves;curtsy]∶指婦女行禮
女?dāng)狂抛鞔?/p>詳細解釋
亦作“ 斂袵 ”。1.整飭衣襟,表示恭敬。《戰(zhàn)國策·楚策一》:“一國之眾,見君莫不斂衽而拜,撫委而服?!?漢 桓寬 《鹽鐵論·非鞅》:“諸侯斂袵,西面而嚮風(fēng)。” 晉 陶潛 《勸農(nóng)》詩:“敢不斂衽,敬讚德美?” 宋 葉適 《李仲舉墓志銘》:“ 深之 少余二歲,余從童子戲, 深之 儼然端默,余慙,為棄戲斂袵?!?明 方孝孺 《深慮論四》:“當(dāng)七國之時, 周 雖已衰,使有賢主,如 宣王 者復(fù)出,赫然奮發(fā),舉 文 武 之遺典而修明之,諸侯有不斂衽而朝者乎?!?/p>
(2). 元 以后亦指女子的拜禮。 明 高廉 《玉簪記·假宿》:“我把秋波偷轉(zhuǎn)屏后邊,何處客臨軒,斂衽且相見。”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田荔裳》:“女已入內(nèi),嚮生斂袵作禮?!?魯迅 《彷徨·高老夫子》:“賢良女學(xué)校校長 何萬淑 斂衽謹訂。”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斂衽》、 清 顧張思 《土風(fēng)錄》卷十。
三策
(1).三道計謀。《史記·蘇秦列傳》:“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計也。”
(2). 漢 董仲舒 以賢良對天人三策,為 武帝 所賞識,任為 江都 相。后用為典實,借指經(jīng)世良謀。 宋 范成大 《乙未元日書懷》詩:“縱有百年今過半,別無三策但當(dāng)歸?!?明 汪廷訥 《種玉記·贈玉》:“空埋沒天人三策,枉思量談笑封侯?!?/p>
(3).三篇策論?!段饔斡洝返诰呕兀骸凹巴⒃嚾?, 唐王 御筆親賜狀元,跨馬游街三日?!?/p>
桑濮
見“ 桑間濮上 ”。
收聲
止聲;銷聲?!抖Y記·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聲?!?唐 韓愈 《秋懷詩》之十:“暮暗來客去,羣囂各收聲?!?/p>
九成
(1).猶九闋。樂曲終止叫成?!稌ひ骛ⅰ罚骸昂嵣鼐懦?,鳳凰來儀。” 孔穎達 疏:“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jīng)》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薄端鍟ひ魳分局小罚骸岸Y終三爵,樂奏九成?!?唐 張祜 《簫》詩:“還將九成意,高閣竚芳音?!?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四折:“猛聽得仙音院鳳管鳴,更説甚《簫韶》九成。”
(2).猶九重,言極高?!秴问洗呵铩ひ舫酢罚骸?有娀氏 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文選·馬融<長笛賦>》:“託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磎?!?李善 注:“ 郭璞 曰:‘成,亦重也。’言九者,數(shù)之多也。”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黃金建百尺之臺,白玉作九成之觀。”
(3). 唐 代宮名。 清 陳文述 《讀詔寄都下諸侍御》詩:“ 唐 室方熾昌, 驪山 九成 出?!眳⒁姟?九成宮 ”。
(4).十分之九。如:這件衣服有九成新。
劉克莊名句,讀友人奏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