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吳履畝難為籍,四海均田喜有圖
出自元代楊維楨《送經(jīng)理官黃侯還京》:
天子龍飛定兩都,山川草木盡昭蘇。
三吳履畝難為籍,四海均田喜有圖。
海市魚鹽開斥鹵,泖鄉(xiāng)■稏熟膏腴。
賞功行見承殊渥,此地重分漢以符。
注:■——“禾罷”
注釋參考
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yuǎn),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后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唐 張彥遠(yuǎn)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p>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fù)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p>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p>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云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p>
履畝
謂實地觀察,丈量田畝?!豆騻鳌ば迥辍罚骸岸惍€者何,履畝而稅也。” 何休 注:“履踐案行,擇其善畝、穀最好者稅取之?!?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履畝之法,方圓曲直盡矣,未有會圓之術(shù)?!?清 黃宗羲 《瘦庵徐君墓志銘》:“甲辰,詔下履畝,自 萬歷 七年以后,丈量久廢,民間無知其法者。”
難為
難為 (nánwei) 使人為難 embarrass 她不會喝酒,你就別難為她了 施加壓力 press 她會唱歌卻不唱,就得難為她唱 用于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話 be very kind of you 難為你給我提一桶水來四海
四海 (sìhǎi)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度龂尽ぶT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 豪放、豁達(dá) unconstrained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均田
(1). 漢 代按等級分賜田地的制度?!稘h書·王嘉傳》:“詔書罷菀,而以賜 賢 二千餘頃,均田之制從此墮壞?!?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頃數(shù),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賜 賢 二千餘頃,則壞其等制也?!?/p>
(2). 北魏 至 唐 中葉計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段墨I通考·田賦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過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獻通考·田賦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給天下人田,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劉澤華 等《中國古代史》第十章第五節(jié):“ 北魏 政權(quán)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和穩(wěn)定社會秩序,便著手解決土地問題,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頒布了均田令。”
耘田?!洞蟠鞫Y記·夏小正》:“農(nóng)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農(nóng)夫急除田也?!?孔廣森 補注:“均讀為耘,故傳言除田也?!?/p>
楊維楨名句,送經(jīng)理官黃侯還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