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篆籀數(shù)變改,訓詁后世多失真
出自宋代王安石《吳長文新得顏公壞碑》:
魯公之書既絕倫,歲久更為所珍。
荒壇壞冢朽崖屋,剝落風雨埋煨塵。
斷碑數(shù)尺誰所得,點畫入紙完如新。
延陵公子好事者,拓取持寄情相親。
六書篆籀數(shù)變改,訓詁后世多失真。
誰初妄鑿妍與丑,坐使學士勞骸筋。
堂堂魯公勇且仁,出遇世難親經綸。
揮毫卓犖又驚俗,豈亦以此夸常民。
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強方通神。
詩歌甘棠美召伯,愛惜蔽芾由思人。
時危忠誼常恨少,寶此勿復令埋堙。
注釋參考
六書
六書 (liùshū) 古代分析漢字而歸納出的六種條例,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即“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the “Six Classics”——The Book of Poetry,Book of History,Book of Changes,Book of Rites;Book of Music,Spring and Autumn Annals篆籀
篆文和籀文。 晉 左思 《魏都賦》:“讎校篆籀,篇章畢覿?!?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詞於章句,窺逸蹤於篆籀?!薄缎挛宕贰るs傳十九王仁?!罚骸癌z 仁裕 ﹞喜為詩。其少也,嘗夢剖其腸胃,以 西江 水滌之,顧見 江 中沙石皆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進。” 黃質 《題朱生君實延齡遺墨》詩:“筆參篆籀字樹石,行年穉弱氣超邁?!?/p>
變改
改變。《后漢書·郎顗傳》“五際之戹,其咎由此” 李賢 注引《韓詩外傳》:“五際,卯酉午戌亥也。陰陽終始際會之歲,於此則有變改之政。” 宋 梅堯臣 《答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巖亭記》詩:“草樹易變改,山川無故新?!?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五家鄰居》:“退伍軍官的決心,并不因為她的企圖zi{1-1}殺而稍有變改?!?/p>
訓詁
訓詁 (xùngǔ) 解釋古文字義 explanations of words in ancient books;gloss;glossary;commentary work on classics 特令校書郎賈逵為之訓詁?!逗鬂h書·東平憲王蒼傳》后世
后世 (hòushì) 所有相繼的世代 later ages 后世之謬其傳?!巍?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后世之君?!濉?黃宗羲《原君》 曠后世而不聞。 后世且行之?!濉?劉開《問說》 為了后世的利益 后代 later generations;descendant 后世子孫失真
失真 (shīzhēn) 失去本意或本來面貌;跟原來的有出入 distort;be not true to the original 在這種光線下,人物的面貌有時失真王安石名句,吳長文新得顏公壞碑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