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曾豐《游淡巖二首》:
谽谺萬狀眼中奇,四顧在嘆天下稀。
秦帝詔方宣美意,徵君心已悟危機(jī)。
追隨談姓俱韜晦,邂逅涪翁并發(fā)揮。
卻羨桃源人更會(huì),和名和姓襲鴻飛。
注釋參考
谽谺
(1).山谷空曠貌。 唐 盧照鄰 《五悲·悲昔游》:“當(dāng)谽谺之洞壑,臨決咽之奔泉。” 清 厲鶚 《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宮探大滌洞天》詩:“穿盡幽篁履苔石,驚見谽谺洞門坼。”參見“ 谽呀 ”。
(2).山石險(xiǎn)峻貌。 唐 獨(dú)孤及 《招北客文》:“其北則有劒山巉巉,天鑿之門,二壁谽谺,高岸嶙峋?!?清 金志章 《鈐山行》:“ 鈐山 四繞青谽谺, 袁江 一綫盤脩虵?!?/p>
(3).猶閃爍。 唐 杜甫 《柴門》詩:“長影沒窈窕,餘光散谽谺?!?清 趙執(zhí)信 《平度州道中望東北諸山》詩:“臺閣嵯峨布空曲,浮金炫碧生谽谺?!?/p>
(4).中空貌。 清 史夔 《弘濟(jì)寺》詩:“戌削寒侵袂,谽谺樹隱門。” 清 譚嗣同 《城南思舊銘并敘》:“加北俗多忌,厝棺中野,雨日蝕漏,谽谺洞開。”
萬狀
萬狀 (wànzhuàng) 各種狀態(tài),形容程度極深 in the extreme;extremely 驚恐萬狀眼中
猶言心目中。 宋 蘇軾 《予以事繫御史臺獄遺子由》詩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