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樓鑰《走筆送僧義沖》:
一氣行太虛,流形紛不齊。
要之本無物,洞然無足疑。
梵志有至言,還我未生時。
燒了似不曾,亦有毛僧詞。
沖師名家子,少年習裘箕。
談吐霏木屑,落筆皆珠璣。
自稱十年來,不復念作詩。
空門坐枯禪,綺語知昨非。
聞之意已消,談笑到日西。
習氣終未盡,舊編還自攜。
秀句堪供佛,古作力可追。
愛玩不去手,未免成一癡。
又欲上西湖,駐錫來語離。
我生墮宿業(yè),筆硯置藩籬。
拔擢困胃腎,未老神已疲。
幾欲焚故藁,要使心清夷。
君詩既不作,何不等棄之。
萬事都放下,一意探玄機。
語罷復自笑,無使高人知。
作詩固無用,參禪亦胡為。
勸人反自蹈,此紙何必揮。
不如兩俱忘,他時赤體歸。
注釋參考
梵志
(1).梵語意譯。指婆羅門。 印度 古代四個種姓之一。《舊唐書·西戎傳·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種姓披白疊以為異。”《翻譯名義集·外道》:“婆羅門……其人種類,自云從梵天口生,四姓中勝,獨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國即無。諸經中梵志即同此名。”
(2).梵語意譯。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稱?!洞笾嵌日摗肪砦辶骸拌笾菊?,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南朝 梁 蕭統(tǒng) 《同泰僧正講》詩:“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驚?!?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初,尊者( 脇尊者 )之為梵志師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宋 陳善 《捫虱新話·<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經》所説,菩薩善解回轉外道方便。菩薩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學經法,精進勇猛,細密威儀,勝彼外道?!?/p>
至言
至言 (zhìyán) 富有哲理而合情合理的話 most true saying 至言不可不察生時
(1).出生的年、月、日、時。 宋 秦觀 《望海潮》詞之四:“但恐生時注著,合有分于飛?!?許地山 《兇手》第一幕:“上面寫的是大哥底生時本命?!?/p>
(2).活著的時候;生前。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三折:“他今死了,也道的個生時了了,死后為神?!薄敦ポd繁華夢》第三回:“大人生時,曾説過有三十來萬帶回京去。”
樓鑰名句,走筆送僧義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