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韋應(yīng)物《驪山行》
君不見開元至化垂衣裳,厭坐明堂朝萬方。
訪道靈山降圣祖,沐浴華池集百祥。千乘萬騎被原野,
云霞草木相輝光。禁仗圍山曉霜切,離宮積翠夜漏長(zhǎng)。
玉階寂歷朝無事,碧樹萎蕤寒更芳。三清小鳥傳仙語,
九華真人奉瓊漿。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禮玄元室。
翠華稍隱天半云,丹閣光明海中日。羽旗旄節(jié)憩瑤臺(tái),
清絲妙管從空來。萬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鶴方徘徊。
憑高覽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秦川八水長(zhǎng)繚繞,
漢氏五陵空崔嵬。乃言圣祖奉丹經(jīng),以年為日億萬齡。
蒼生咸壽陰陽泰,高謝前王出塵外。英豪共理天下晏,
戎夷詟伏兵無戰(zhàn)。時(shí)豐賦斂未告勞,海闊珍奇亦來獻(xiàn)。
干戈一起文武乖,歡娛已極人事變。圣皇弓劍墜幽泉,
古木蒼山閉宮殿。纘承鴻業(yè)圣明君,威震六合驅(qū)妖氛。
太平游幸今可待,湯泉嵐嶺還氛氳。
注釋參考
訪道
(1).詢問治理國(guó)家的辦法。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tái),訪道 宣室 ,若墜之惻每勤,如傷之念恒軫?!?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diào)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薄端问贰ね鯉r叟傳》:“虛心以訪道,屈己以從諫?!?/p>
(2).尋訪真人、道士。《初學(xué)記》卷二三引 隋 孔德紹 《登白馬山護(hù)明寺》詩:“攝心罄前禮,訪道把中虛。”《水滸傳》第九六回:“本師 羅真人 常對(duì)小弟説:‘ 涇原 有箇 喬冽 ,他有道骨,曾來訪道,我暫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說明》:“他不僅想建功立業(yè),還想訪道求仙?!?/p>
靈山
(1).道家指 蓬萊山 。《文選·左思<吳都賦>》:“巨鼇贔屓,首冠 靈山 ?!?呂向 注:“ 靈山 ,海中 蓬萊山 ?!?/p>
(2).指?jìng)髡f中的 昆侖山 曾城 。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若夫 曾城 ,傍無依接,獨(dú)秀中皋,遙想 靈山 ,有愛嘉名。” 逯欽立 校注:“ 靈山 ,指 崑崙 曾城 ?!?/p>
(3).借指 昆侖山 。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 靈山 紀(jì)地德,地險(xiǎn)資岳靈?!?鍾山 , 昆侖山 的別名。參見“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圣地 靈鷲山 的簡(jiǎn)稱。 南朝 齊 王融 《凈行詩》之五:“朝游浄國(guó)侶,暮集 靈山 羣。”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游》詩:“ 彭澤 因家凡幾世, 靈山 預(yù)會(huì)是前生?!?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既到 靈山 ,豈可不朝我佛?!?趙樸初 《訪云岡石窟及華嚴(yán)寺》詩:“彷彿 靈山 集海會(huì),弟子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悲或欣然?!痹ⅲ骸?靈山 ,即 靈鷲山 ,佛説法處?!?/p>
(5).道書所稱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饒縣 北?!对企牌呋`》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靈山 在 信州 上饒縣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西三·上饒縣》:“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shí)郡之鎮(zhèn)山也?!?/p>
(6).指有靈應(yīng)的山。《云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舊壤,境帶靈山,自狩 巴 梁 ,屢照感應(yīng)?!?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七九:“急報(bào)東方兩星使,靈山吐溜為糧船。”
(7).對(duì)山的美稱。 唐 劉斌 《詠山》:“靈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蓋 云陰遠(yuǎn), 香爐 煙氣多。”
圣祖
(1).帝王的先祖。多特指開國(guó)的高祖?!稘h書·王子侯表上》:“大哉,圣祖之建業(yè)也!后嗣承序以廣親親。”《孔子家語·賢君》:“ 孔子 曰:‘昔者 夏桀 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晉書·樂志上》:“赫赫太上,巍巍圣祖?!?明 何景明 《送劉御史按淮陽諸郡》詩:“臺(tái)臣今按地,圣祖舊開疆?!?/p>
(2).對(duì) 老子 的尊稱。道教本稱 老子 為 太上老君 。 唐高宗 時(shí)追尊為 太上玄元皇帝 ,至 玄宗 時(shí)又加號(hào)為 大圣祖玄元皇帝 。 宋真宗 時(shí),因 唐 故事,上徽號(hào)為 九天司命天尊 ,后又追尊為 圣祖天尊大帝 。世因簡(jiǎn)稱“圣祖”。 唐 王維 《賀古樂器表》:“伏惟 開元 天寳 圣文 神武應(yīng)道皇帝 陛下,居皇建之極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 圣祖 ,玄化協(xié)於無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陰騭?!?/p>
沐浴
沐浴 (mùyù) 洗澡 have a bath 蒙受;受潤(rùn)澤 bathe;immerse 一輪晚月升上天空,倉(cāng)庫的空?qǐng)鲢逶≡谠鹿庵?h3>華池(1).神話傳說中的池名。在 昆侖山 上。 漢 王充 《論衡·談天》:“ 崑崙 之高, 玉泉 、 華池 ,世所共聞, 張騫 親行無其實(shí)?!薄段倪x·孫綽<游天臺(tái)山賦>》:“挹以玄玉之膏,漱以 華池 之泉?!?呂向 注:“玄玉、 華池 ,皆神仙之所食也。挹,酌;嗽,飲也?!?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三宿神景宮》:“尺宅按來平, 華池 漱餘浄。”
(2).景色佳麗的池沼。《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雞鶩滿堂壇兮,鼃黽游乎華池?!?王逸 注:“華池,芳華之池也?!?南朝 梁 何遜 《九日侍宴》詩:“禁外終宴晚,華池物色曛?!?/p>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短接[》卷三六七引《養(yǎng)生經(jīng)》:“口為華池?!薄饵S庭外景經(jīng)·下部經(jīng)》:“沐浴華池生靈根?!?務(wù)成子 注:“華池,玉池。” 宋 蘇軾 《龍虎鉛汞論》:“但行之?dāng)?shù)日間,舌下筋微急痛,當(dāng)以漸馴致,若舌尖果能及懸癰,則致華池之水,莫捷於此也。”《西游記》第十九回:“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bǔ)得溫溫?zé)?。?/p>
百祥
(1).各種吉利的事物?!稌ひ劣?xùn)》:“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唐 權(quán)德輿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獻(xiàn)替均三壤,貞明集百祥?!?/p>
(2).眾神。 唐 李嶠 《汾陰行》:“回旌駐蹕降靈場(chǎng),焚香奠醑邀百祥?!?/p>
韋應(yīng)物名句,驪山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