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吳昌齡《【正宮】端正好》:
美妓。
。
墨點柳眉新,酒暈桃腮嫩,破春嬌半顆朱唇,海棠顏色紅霞韻。
宮額芙蓉印。
。
。
藉絲裳翡翠裙,芭蕉扇竹葉樽。
襯緗裙玉鉤三寸,露春蔥十指如銀。
秋波兩點真,春山八字分。
顫巍巍霧鬟云鬢,胭脂頸玉軟香溫。
輕拈翠靨花生暈,斜插犀梳月破云。
誤落風塵。
。
。
莫不是麗春園蘇鄉(xiāng)的后身,多應是西廂下鶯鶯的影神,便有丹青畫不真。
妝梳諸樣巧,笑語暗生春。
他有那千般兒可人。
。
。
常記的五言詩暗寄回文,千金夜古斷青春。
廝陪奉嬌香膩粉,喜相逢柳營花陣。
。
。
這些時春寒繡裀,月暗重門,梨花暮雨近黃昏,把香衾自溫。
金杯不洗心頭悶,青鸞不寄云邊信,玉容不見意中人。
空教人害損。
。
。
想當日一宵歡會成秦晉,翻做了千里關山勞夢魂。
漏永更長燭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
酒釅花濃錦帳新,倚玉偎紅翠被溫。
有一日重會菱花鏡里人,將我這受過凄涼正了本。
。
注釋參考
玉鉤
(1).玉制的掛鉤。亦為掛鉤的美稱?!冻o·招魂》“掛曲瓊些” 漢 王逸 注:“曲瓊,玉鉤也……雕飾玉鉤,以懸衣物也?!?南唐 李璟 《攤破浣溪沙》詞:“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元 關漢卿 《緋衣夢》第一折:“珠簾簌,玉鉤彎,紗窗靜,緑閨閑?!?清 秋瑾 《風雨口號》:“啣泥燕子多情甚,小語依依傍玉鉤。”
(2).喻新月。 南朝 宋 鮑照 《翫月城西門廨中》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瑣窓?!?唐 李白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詩:“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宋 張元干 《花心動·七夕》詞:“斷云卻送輕雷去,疎林外,玉鉤微吐。” 明 無名氏 《還帶記·二郎誚裴》:“疎影蕩銀河,漾清光,映碧波,玉鉤斜掛,冰輪墮?!?/p>
(3).喻女人小腳。 元 吳昌齡 《端正好·美妓》套曲:“襯緗裙玉鉤三寸,露春蔥十指如銀。” 明 徐霖 《繡襦記·逑葉良儔》:“掀羅幕蕩玉鉤,弓鞋裙襯雙鳳頭?!?/p>
(4).見“ 玉鉤斜 ”。
三寸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他自負半世英豪,那見得一腔奇抱。爛斑三寸人前掉,電光閃爍皆傾倒。”
春蔥
喻女子細嫩的手指。 唐 白居易 《箏》詩:“雙眸翦秋水,十指剝春蔥?!?元 吳昌齡 《端正好·美妓》套曲:“襯緗裙玉鉤三寸,露春蔥十指如銀。”《隨園詩話》卷三引 清 汪玉樞 《養(yǎng)蠶》詩:“小姑畏人房闥潛,采桑那惜春蔥纖?!?/p>
十指
(1).十個手指?!盾髯印妵罚骸鞍侮雍跏?,則十指不辭斷。” 唐 元稹 《苦樂相倚曲》詩:“古來苦樂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p>
(2).借指雙手?!顿Y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戰(zhàn)方得 河 南,乃對功臣舉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車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為妾驅(qū)使?!?/p>
(3).指十個足趾。詳“ 十指倉 ”。
(4).十個要旨。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變之博,無不有也。雖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p>
吳昌齡名句,【正宮】端正好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5幸運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