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普《詠史下阮籍》:
中道難行古已然,東邊扶起又西邊。
一般等是墟人國,莫道三君與七賢。
注釋參考
一般
一般 (yībān) 一樣,同樣 same as;just like 一種;一番 sort;kind 別有一般滋味 普通;通常 general;ordinary;common 一般常識(shí) 總體上;概括地 generally;roughly;habitually 一般說來等是
同樣是;都是。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等是人也,背轍失路,蹭蹬長往,而永沒九地,可不悲乎!” 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二》:“但 載 ( 元載 )貪甚,等是死,而 載 不如吾,吾得死於忠耶?!?宋 蘇軾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等是新年未相見,此身應(yīng)坐不歸田。” 元 劉因 《人月圓》曲:“古今多少,荒煙廢壘,老樹遺臺(tái), 太行 如礪, 黃河 如帶,等是塵埃。”
人國
國家。《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宋 蘇洵 《管仲論》:“ 豎刁 、 易牙 、 開方 三子,彼固亂人國者。”《三國演義》第四三回:“ 蘇秦 佩六國相印, 張儀 兩次相 秦 ,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國既建,乃始雄厲無前,屹然獨(dú)見于天下?!?/p>
三君
(1).指 春秋 時(shí) 魯國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國君。《左傳·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明 楊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無衣帛之妾、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左氏 侈然稱之。”
(2).三個(gè)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竇武 、 劉淑 、 陳蕃 。《后漢書·黨錮傳序》:“ 竇武 、 劉淑 、 陳蕃 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蔡伯喈 評(píng)之曰: 陳仲舉 彊於犯上, 李元禮 嚴(yán)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 仲舉 遂在三君之下, 元禮 居八俊之上?!?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時(shí)論其( 嚴(yán)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間?!?/p>
(3).三個(gè)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陳寔 及其子 陳紀(jì) 、 陳諶 。《后漢書·陳紀(jì)傳》:“弟 諶 ,字 季方 ,與 紀(jì) 齊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時(shí)號(hào)三君?!?唐 張說 《中書令逍遙公墓志銘》:“公( 韋嗣立 )考侍中,為國元輔,兄 承慶 ,當(dāng)代齊名。咸以令德,繼和金鼎; 扶陽 二相, 陳氏 三君,復(fù)追美矣?!?/p>
(4).指 明 末東林黨的 趙南星 、 鄒元標(biāo) 和 顧憲成 。見《明史·趙南星傳》。
(5).指三茅君。 唐 陸龜蒙 《閑居雜題·飲巖泉》詩:“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買 桐江 一朵山?!痹敗?三茅君 ”。
七賢
(1).指 魏 晉 時(shí)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咸 、 王戎 七個(gè)名士?!稌x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nèi)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nèi)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咸 , 瑯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唐 皇甫湜 《醉賦》:“沉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元 沉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huì)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逗鬂h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捍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hào)曰‘七賢’?!?/p>
(3).佛教指調(diào)心順道的七個(gè)階次或七賢人?!度释踅?jīng)·序品》:“復(fù)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diào)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fā)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xí)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前蜀 貫休 《聞大愿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diǎn)外,爭把七賢平?!?/p>
(4).泛指七位賢人。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進(jìn)公家,不終朝七賢并拔,較吾兄應(yīng)是沒爭差?!?/p>
陳普名句,詠史下阮籍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