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時(shí)不取相,相說卻成誑
出自宋代釋印肅《應(yīng)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說時(shí)不取相,相說卻成誑。
不誑不謗時(shí),如如真金像。
注釋參考
不取
不贊成;不采取?!稘h書·文帝紀(jì)》:“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朕甚不取?!?顏師古 注:“不取,猶言不用此為善也。” 明 何景明 《擬與藩司論救荒書》:“竊於執(zhí)事有不取焉。” 茅盾 《子夜》五:“如果這大規(guī)模計(jì)劃本身是建筑在空虛的又一大規(guī)模計(jì)劃上,那也是他所不取的?!?/p>
相說
亦作“相悅”。彼此和睦、親愛?!斗Y梁傳·僖公元年》:“吾二人不相説,士卒何罪?”《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説,則反唇而相稽?!?顏師古 注:“説音悅。”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 周公 上圣, 召公 大賢,猶不相悅?!?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二婦云:‘少年初不相識(shí),亦未相悅?!?魯迅 《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這時(shí)新的才子+佳人小說便又流行起來,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悅相戀,分拆不開?!?/p>
亦作“相悅”。佛教語。謂脫離自性、本體而說法?!秹?jīng)·頓漸品》:“吾所説法,不離自性。離體説法,名為相説,自性常迷。”
釋印肅名句,應(yīng)化非真分第三十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