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身為余直其枉,惻隱如此宜稱仁
出自宋代釋文珦《寧退耕巖維石隆湖隱皆嘗有德於余圖報未能而》:
吾生素?zé)o寵祿愿,自向空林灰百念。
但存心地如砥平,不道人間有崖塹。
皇天幸能念無辜,脫我險難歸夷涂。
天定勝人乃其證,紛紛譖舌胡為乎。
四方交朋盈什百,反眼如同不相識。
豈唯袖手不能援,多若蒼蠅變白黑。
獨(dú)有空門三老人,或未褒面非交親。
奮身為余直其枉,惻隱如此宜稱仁。
思欲報之苦無力,但有此心匪石席。
今日為異世人,俛仰存亡三太息。
注釋參考
奮身
謂奮力投身于某一活動?!逗鬂h書·班超傳》:“ 平陵 人 徐干 素與 超 同志,上疏愿奮身佐 超 。” 宋 蘇軾 《張仲可左班殿直制》:“爾能奮身,以除民害?!?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兵部·倭患》:“會募壯士為前鋒, 先 ( 朱先 )奮身應(yīng)募,以貌偉充隊(duì)長?!?魯迅 《彷徨·傷逝》:“向著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p>
惻隱
惻隱 (cèyǐn) 見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compassion;pity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如此
如此 (rúcǐ)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so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qiáng)——《資治通鑒》 理當(dāng)如此 達(dá)到這個程度或達(dá)到這個范圍 thus 勞苦而功高如此?!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 這樣的 nearly 兩座城市發(fā)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宜稱
適當(dāng)(的狀態(tài));合適;相宜。 漢 賈誼 《新書·容經(jīng)》:“故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顏色聲氣,各有宜稱,所以明尊卑,別疏戚也?!薄稘h書·文帝紀(jì)》:“丞相 平 等皆曰:‘臣伏計(jì)之,大王奉 高祖 宗廟最宜稱。’” 唐 元稹 《楊嗣復(fù)授尚書兵部郎中制》:“然而操剸吏事,細(xì)大無遺,用副虛求,允謂宜稱?!?唐 韓偓 《新上頭》詩:“學(xué)梳鬆鬢試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為要好多心轉(zhuǎn)惑,徧將宜稱問傍人?!?/p>
釋文珦名句,寧退耕巖維石隆湖隱皆嘗有德於余圖報未能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