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洋《寄何宣仲》:
同年進士同壇僧,暫聯(lián)戢戢如浮萍。
一從仕版祗事役,往往牢落如膽星。
假能作意篤恩好,言語不過時芳馨。
死一貴賤兩乖角,黃鐘可扣非柔莛。
吾見何子取路別,秋霜皦日看鴻冥。
一言意合即定人,咄嗟洞見無留停。
慈親八十發(fā)黃素,稚子三歲眸青熒。
此翁貧苦不敢嘆,意欲歡笑娛新庭。
往年我官南武郡,士有林子家伶俜。
一兒得官走上國,投銓中品書安寧。
忽去病死不得返,我亦憤泣傷飄零。
徐言中表有賢丈,已收旅骨依林垌。
是年我歸再通訊,冬日已照堯階蓂。
書中報我方急擾,我意官下非常經(jīng)。
翻陽胡子遽客死,此翁立為營輜軿。
我時方臥生歡息,不覺灑淚沾床屏。
恩宜先施士固有,德不期報人誰聽。
貧猶務(wù)德幸今見,列不背義聞前銘。
又思此翁乃常履,盛譽未足滋芳名。
有如此翁空試用,慕附始見真膻腥。
一官未骼念張里,九鼎自合尊朝廷。
行看聲欬立事業(yè),下邦震動如雷霆。
淮田野人分屏置,雙鬢不復(fù)當年青。
乾愁道路阻會面,恨酒不醉嗟長醒。
短書一紙說情狀,安得模寫無馀形。
何如未決待清暑,尚期一醉同壺瓶。
注釋參考
貴賤
貴賤 (guìjiàn) 〈方〉∶不管怎么樣;無論如何;反正 in any case 我勸了他半天,貴賤不聽乖角
(1).指 東漢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郭泰 字 林宗 ,不應(yīng)官府征召,周游郡國。嘗于 陳 梁 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 林宗 巾”。后用為隱居不仕的典實。 北周 庾信 《示封中錄》詩之二:“葛巾久乖角,菊徑簡經(jīng)過?!?/p>
(2).抵牾;矛盾。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上·安清》:“或由傳者紕繆,致成乖角?!?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清 趙翼 《贈販書施漢英》詩:“我時有錢欲得書,汝時有書欲得錢;一見那愁兩乖角,乘我所急高價懸?!?/p>
(3).分離。 唐 韓愈 《食河曲驛》詩:“親戚頓乖角,圖史棄縱橫。”
(4).違背情理。 唐 羅隱 《焚書坑》詩:“ 祖龍 算事渾乖角,將謂詩書活得人?!薄短綇V記》卷五四引《仙傳拾遺·韓愈外甥》:“ 唐 吏部侍郎 韓愈 外甥…… 元和 中,忽歸 長安 ,知識闒茸,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都下市井輩謂不循理者為乖角?!?/p>
(5).拐角。
(1).稱機靈的小孩。 清 褚人穫 《堅瓠六集·乖角》:“俗美聰慧小兒曰乖角。”
(2).狡詐。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與人相約諫君,劾姦死難,稍計利害,則避而違之以自全,反謂不違者為癡,此正所謂乖角耳?!?/p>
黃鐘
亦作“黃鐘”。1.古之打擊樂器,多為廟堂所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撞黃鐘,歌大呂,開閶闔,與天語?!?明 宋濂 《鳳陽府新鑄大鍾頌》:“ 濂 聞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黃鐘乃樂之所自出,而景鐘又為黃鐘之本。所謂景鐘,大鐘也?!?清 龔自珍 《臣里》:“麟、鳳、狗不并續(xù),不知動類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續(xù),不知植類眾也;珠玉、黃鐘、虎子、威窬不并壽,不知古器之賾?!眳⒁姟?黃鐘毀棄 ”。
(2).樂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抖Y記·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黃帝 ,其神 后土 ,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孔穎達 疏:“黃鐘宮最長,為聲調(diào)之始,十二宮之主?!薄秴问洗呵铩みm音》:“黃鐘之宮,音之本也,清濁之衷也?!?陳奇猷 校釋:“黃鐘即今所謂標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黃鐘是所有樂律之標準……黃鐘既是標準音,則自黃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黃鐘是清濁之衷。” 漢 馬融 《長笛賦》:“十二畢具,黃鐘為主?!?清 袁于令 《西樓記·私契》:“羽越清脆,黃鐘最濁,正宮雄壯,商角冷落,這其間就里多微妙?!?/p>
(3).比喻君王。 唐 韓愈 《芍藥賦》:“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錢仲聯(lián) 集釋引 方世舉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黃鐘?!矗狐S鐘,宮音,君也。句言不屬,當謂 王司馬 本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為司馬?!眳⒁姟?十二律 ”。
(4).以黃鐘調(diào)為基音之樂曲?!吨芏Y·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宋 蘇軾 《延和殿奏新樂賦》:“聊即便安之所,奏黃鐘而歌大成,行詠文明之章,薦英祖而享神考?!?/p>
(5).敬稱他人之詩文。 宋 陸游 《與高安劉丞游大愚觀壁間兩蘇先生詩》詩:“尚想來游時,黃鐘賡大呂?!?劉半農(nóng) 《<瓦釜集>代自敘》:“集名叫做‘瓦釜’,是因為我覺得 中國 的‘黃鐘’,實在太多了?!?/p>
(6).古代為了預(yù)測節(jié)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nèi),到某一節(jié)氣,相應(yīng)律管內(nèi)的灰就會自行飛出。黃鐘律和冬至相應(yīng),時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訓(xùn)》:“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jié),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高誘 注:“黃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陽氣聚於黃泉之下也?!?漢 蔡邕 《獨斷》:“ 周 以十一月為正,八寸為尺,律中黃鐘,言陽氣踵黃泉而出,故以為正也。” 唐 呂巖 《憶江南》詞:“黃鐘應(yīng)律始歸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吳偉業(yè) 《讀端清鄭世子傳》詩:“候氣推黃鐘,攷風(fēng)定六律?!?/p>
(7).指與冬至日相應(yīng)的律管。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算家又言黃鐘為萬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黃鐘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萬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參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紅亭水木不知暑,忽彈《黃鐘》和《白紵》?!?陳鐵民 等校注:“《黃鐘》,曲名,即《黃鐘樂》,參見 唐 崔令欽 《教坊記》。”
見“ 黃鐘 ”。
王洋名句,寄何宣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2百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