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南幸萬里橋,玄宗始悟坤維轉(zhuǎn)
出自唐代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胡旋女》:
天寶欲末胡欲亂,胡人獻(xiàn)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覺迷,妖胡奄到長(zhǎng)生殿。
胡旋之義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傳。
蓬斷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盤火輪炫。
驪珠迸珥逐飛星,虹暈輕巾掣流電。
潛鯨暗吸笡波海,回風(fēng)亂舞當(dāng)空霰。
萬過其誰辨終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才人觀者相為言,承奉君恩在圓變。
是非好惡隨君口,南北東西逐君眄,柔軟依身著佩帶,裴回繞指同環(huán)釧。
佞臣聞此心計(jì)回,熒惑君心君眼眩。
君言似曲屈為鉤,君言好直舒為箭。
巧隨清影觸處行,妙學(xué)春鶯百般囀。
傾天側(cè)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見。
翠華南幸萬里橋,玄宗始悟坤維轉(zhuǎn)。
寄言旋目與旋心,有國(guó)有家當(dāng)共譴。
注釋參考
翠華
(1).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李善 注:“翠華,以翠羽為葆也?!?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shī):“虹旌迢遞,翠華葳蕤。”
(2).為御車或帝王的代稱。 唐 陳鴻 《長(zhǎng)恨歌傳》:“ 潼關(guān) 不守,翠華南幸?!?宋 陸游 《曉嘆》詩(shī):“翠華東廵五十年,赤縣神州滿戎狄。” 清 陳維崧 《游顧龍山》詩(shī):“聞?wù)h當(dāng)年翠華廵,朱旗暗卷殘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想翠華,守枯 煤山 幾枝花?!?/p>
萬里橋
橋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上·成都縣》:“ 萬里橋 架 大江 水,在縣南八里, 蜀 使 費(fèi)禕 聘 吳 , 諸葛 祖之。 禕 嘆曰:‘萬里之路,始於此行?!蛞詾槊??!?唐 杜甫 《狂夫》詩(shī):“ 萬里橋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滄浪。”
玄宗
(1).指佛教的深?yuàn)W旨意。 晉 僧肇 《注<維摩詰經(jīng)>序》:“而恨 支 竺 所出,理滯於文,常懼玄宗,墜於譯人。”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yán)寺舍利塔碑》:“ 大弘緇侶法師 至誠(chéng)幽感,獨(dú)步玄宗?!?元 無名氏 《猿聽經(jīng)》第二折:“我在此山中千百餘年,常只聞經(jīng)聽法,推悟玄宗。”
(2).指道家所謂道的深?yuàn)W旨意?!段倪x·王儉<褚淵碑銘>》:“眇眇玄宗,萋萋辭翰?!?李周翰 注:“玄宗,道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何晏 王弼 ,祖述玄宗,遞相夸尚,景附草靡?!?唐 王維 《賀玄元皇帝見真容表》:“琪樹韜華,瑤池奪映,實(shí)由陛下弘敷本際,大啟玄宗?!?/p>
坤維
(1).指西南方。因《易·坤》有“西南得朋”之語,故以坤指西南?!段倪x·張協(xié)<雜詩(shī)>之二》:“大火流坤維,白日馳西陸。” 李善 注:“《毛詩(shī)》曰:‘七月流火?!?毛萇 曰:‘火,大火也?!痘茨献印吩唬骸ぞS在西南?!?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初 蜀 師之役,中軍 云侯 有終 ,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維,公有力焉。”
(2).指南方。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yán)寺舍利塔碑》:“上當(dāng)星紀(jì),下裂坤維。” 清 李瀅 《望羅浮歌》:“ 豐隆 列缺 ,手劈坤維?!?/p>
(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端鍟ざY儀志一》:“四方帝各依其方, 黃帝 居坤維?!?/p>
元稹名句,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胡旋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