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波洞徹百淵底,法水蕩滌諸塵根
出自宋代晃沖之《送一上人還滁州瑯琊山》:
上人法一朝過我,問我作詩三昧門。
我聞大士入詞海,不起宴坐澄心源。
禪波洞徹百淵底,法水蕩滌諸塵根。
迅流速度超鬼國,到岸舍筏登昆侖。
無邊草木悉妙藥,一切禽鳥皆能言。
化身八萬四千臂,神通通轉(zhuǎn)物如乾坤。
山河大地悉自說,是身口意初不喧。
世間何事無妙理,悟處不獨非風(fēng)幡。
群鵝轉(zhuǎn)頸感王子,佳人舞劍驚公孫。
風(fēng)飄素練有飛勢,雨注破屋空留痕。
惜哉數(shù)子枉玄解,但令筆畫空騰騫。
君看瑯琊釀泉上,醉翁妙語今猶存。
向來溪壑不改色,青嶂尚屬僧家園。
君行此知此意,辨才第二文中尊。
西江一口盡可吸,云夢八九何勞吞。
他年一瓣爐中香,此老與有法乳恩。
注釋參考
洞徹
洞徹 (dòngchè) 徹底地理解 understand thoroughly;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know clearly法水
(1).佛教語。指佛法。謂佛法能消除心中煩惱,猶如水能洗滌污垢,故稱?!稛o量義經(jīng)·說法品》:“法譬如水,能洗垢穢……其法水者,亦復(fù)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北周 庾信 《陜州弘農(nóng)郡五張寺經(jīng)藏碑》:“法水津梁,得無 砥柱 之難; 香山 轍跡,非復(fù) 終南 之險。” 宋 蘇軾 《玉石偈》詩:“愿以法水浸摩尼,當(dāng)觀此石如瓦礫?!?/p>
(2).道士、巫師自詡能除病驅(qū)邪的水。《西游補》第六回:“被道士一口法水,只見他立腳不定,逕往西南去了。” 清 袁枚 《新齊諧·鬼著衣受網(wǎng)》:“道士書符作咒,以法水一杯當(dāng)頭打去,水潑而杯不破?!?/p>
蕩滌
蕩滌 (dàngdí) 清洗;洗除 cleanse;clear up 洪水乃欲蕩滌?!稘h書·李尋傳》 山光湖色足以蕩滌胸中郁悶塵根
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根塵相接,便產(chǎn)生六識,導(dǎo)致種種煩惱。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開善寺法會》詩:“塵根久未洗,希霑垂露光?!?唐 王維 《為人祭李舍人文》:“曠無浄染,頓離塵根。” 寧調(diào)元 《燕京雜詩》之六:“不浄塵根多懊惱,轉(zhuǎn)移恩怨太分明?!?/p>
晃沖之名句,送一上人還滁州瑯琊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