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汝譡《齋居即事》:
累石欲擬山,附垠愛生竹。
半尋裁方沼,筒水注茲足。
鸂鶒游其內(nèi),焉知海鷗浴。
始收春葩丹,修長夏條綠。
觀物各自遂,撫時一何速。
深居有廣思,紆履無遠(yuǎn)矚。
圣世營世寧,哲潛避身辱。
高情或貽誚,散跡乃見局。
逝將從負(fù)樵,歸老寒潤曲。
注釋參考
鸂鶒
亦作“ 鸂鶆 ”。水鳥名。形大于鴛鴦,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稱紫鴛鴦。 唐 溫庭筠 《開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韻》:“溟渚藏鸂鶒,幽屏臥鷓鴣。” 顧嗣立 補(bǔ)注:“《臨海異物志》:鸂鶒,水鳥,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無毒氣。”
其內(nèi)
其內(nèi) (qínèi) 其中 including 從公布的遇難者名單得知,他不在其內(nèi)海鷗
海鷗 (hǎi’ōu) 海上常見的一種海鳥。性喜群飛,羽毛多黑白相間,以魚螺、昆蟲或谷物、植物嫩葉等為食 sea gull趙汝譡名句,齋居即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