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正覺《偈頌七十八首》:
云無心而自閑,天無際而能寬。
道無像而普應(yīng),神無慮而常安。
隨之也不見去跡,迎之也不見來端。
一藏教只成贊嘆,三世佛止可傍觀。
燭曉堂虛,織婦轉(zhuǎn)機(jī)梭路細(xì)。
水明夜靜,漁老擁蓑船月寒。
注釋參考
無像
見“ 無象 ”。
無慮
無慮 (wúlǜ) 不計(jì)慮,指大約,大概 more or less 無慮百十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無慮五六萬?!濉?邵長(zhǎng)蘅《青門剩稿》 無慮十來人 無所顧忌,沒有掛念 worry about nothing; think about nothing 無憂無慮 不用考慮,不值得重視 consider about nothing 無慮甲兵十萬,老夫自有破敵妙計(jì)常安
長(zhǎng)久安定;經(jīng)常安寧?!盾髯印s辱》:“仁義德行,常安之術(shù)也?!?漢 賈誼 《新書·胎教》:“故無常安之國(guó),無宜治之民。” 唐 白居易 《詠懷》:“知分心自足,委順身常安。”
釋正覺名句,偈頌七十八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