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舒邦佐《病中口占》:
拂枕投床鼻息鳴,鄰雞報午夢還驚。
一春已過半春了,十日曾無五日晴。
喚客難同藉草飲,隔墻虛認賣花聲。
十年前憶西湖上,柳蔭蘇堤取次行。
注釋參考
客難
賓客的問難。亦為文體名。假設客人向自己詰問而進行答辯以申述己見的一種文體。始于 漢 東方朔 的《答客難》。事見《漢書·東方朔傳》:“﹝ 朔 上書欲求試用﹞辭數(shù)萬言,終不見用。 朔 因著論,設客難己,用位卑以zi{1-1}慰諭?!?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自對問以來, 東方朔 效而廣之,名為《客難》,託古慰志,疏而有辨。”對問,指 宋玉 《對楚王問》。《北史·文苑傳·樊遜》:“ 遜 嘗服 東方朔 之言,‘陸沉世俗,避世 金馬 ’,遂借 陸沉公子 為主人,擬《客難》,制《客誨》以自廣?!?宋 張耒 《次韻秦觀》:“十年 少游 兄,閉口受客難?!?/p>
隔墻
隔墻 (géqiáng) 把一個結構(如房屋、房間或圍欄)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開的內墻 partition賣花
猶賣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鄰里能助我,則乞助我,不能助我,則我且賣花,毋笑我。”
舒邦佐名句,病中口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