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令《馴鹿》:
日日野心新,籠欄外強馴。
祗消指馬相,便有逐原人。
昔起歌賓興,今無伏囿仁。
豺狼好牙爪,應笑角如麟。
注釋參考
指馬
(1). 戰(zhàn)國 時名家 公孫龍 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馬非馬”等命題,討論名與實之間的關(guān)系。《莊子·齊物論》則謂“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謂世界是一個統(tǒng)一體,應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長短、多少。后遂以“指馬”為爭辯是非、差別的代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自茲厥后,音韻鋒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指馬之諭,未知孰是?!?/p>
(2).見“ 指鹿為馬 ”。
原人
原人 (yuánrén) 原始人。指猿人 primitive man 誠實的人 honest man王令名句,馴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