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友朗詠樂其中,行住四儀皆道意
出自唐代皎然《花石長枕歌答章居士贈》: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長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銷,間發(fā)花叢驚不足。
贈予比之金瑯玕,瓊花爛熳浮席端。
吾師道吾不執(zhí)寶,今日感君因執(zhí)看。
試叩鏗然應(yīng)清律,纖塵不留蠅敢拂。
萬物皆因造化資,如何獨負清貞質(zhì)。
南山有云鵠在空,長松為我生涼風(fēng)。
高友朗詠樂其中,行住四儀皆道意。
不學(xué)小乘一曲士,唯將此物安座隅,取次閑眠有禪味。
注釋參考
朗詠
高聲吟誦?!段倪x·孫綽<游天臺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李周翰 注:“朗,高也。凝思坐於幽巖,高詠臨於長川?!?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方披襟朗詠,餞斜光於碧岫之前;散髮高吟,對明月於青溪之下?!?元 于立 《春游天湖》詩:“朗詠《招隱》作,悲吟《黃竹》章?!?/p>
其中
其中 (qízhōng) 那里面;那中間 among;in (which) 樂在其中行住
行走或停留。謂一舉一動。 唐 李嘉祐 《送hong{1*1}志上人歸湖州》詩:“山林唯幽靜,行住不妨禪?!?唐 寒山 《詩》之liu{1*1}四:“茍欲乘白云,曷由生羽翼,唯當鬒髮時,行住須努力?!?/p>
四儀
(1).四方所遵照的準則?!兑葜軙毜洹罚骸耙恍?,孝子畏哉,乃不亂謀;二悌,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長幼,知長幼樂養(yǎng)老;四忠恕,是謂四儀?!?朱右曾 校釋:“四儀,四方所儀則?!?/p>
(2).言行的四條準則?!妒印に膬x》:“行有四儀:一曰志動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義,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p>
(3).見“ 四威儀 ”。
道意
(1).指道家無為的主旨。 漢 班固 《奕旨》:“外若無為默而識,浄泊自守以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p>
(2).表示或傳達某種意愿。 南朝 齊 王融 《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虬書》:“所以不遠千里,尺書道意?!?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畢公宅別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塵事而論心?!?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香奩艷語》:“ 春春 已為他邸所畜,獨 賽師 在,郎君若欲見之,當為道意也。” 田漢 《梵峨璘與薔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歸,所以特馳函道意?!?/p>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氣質(zhì)。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儒教近而易見,故宗之者眾焉。道意遠而難識,故達之者寡焉?!?唐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詩:“蕭蕭白髮出宮門,羽服星冠道意存?!?宋 蘇軾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閑暇非虛譁。” 查慎行 題注:“ 東坡 晚年,留心養(yǎng)生之術(shù),於龍虎鉛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宋 朱熹 《秀野以喜無多屋宇》詩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則然,脩身吾豈不。”
(4).猶著意。 宋 李清臣 《欽圣憲肅皇后哀冊文》:“至性溫溫,令儀翼翼。道意禮學(xué),生知自得。”
皎然名句,花石長枕歌答章居士贈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