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非放曠懷,雅奉逍遙游
出自唐代陸龜蒙《補(bǔ)沈恭子詩》:
靈質(zhì)貫軒昊,遐年越商周。
自然失遠(yuǎn)裔,安得怨寡儔。
我亦小國胤,易名慚見優(yōu)。
雖非放曠懷,雅奉逍遙游。
攜手桂枝下,屬詞山之幽。
風(fēng)雨一以過,林麓颯然秋。
落日倚石壁,天寒登古丘。
荒泉已無夕,敗葉翳不流。
亂翠缺月隱,衰紅清露愁。
覽物性未逸,反為情所囚。
異才偶絕境,佳藻窮冥搜。
虛傾寂寞音,敢作雜佩酬。
注釋參考
放曠
豪放曠達(dá),不拘禮俗。 晉 潘岳 《秋興賦》:“逍遙乎山水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薄杜f唐書·柳渾傳》:“ 渾 性放曠,不甚檢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余寶岡司寇詩》:“君本放曠士,我意亦安之?!?/p>
逍遙游
《莊子》篇名。篇中借用大鵬和小鳩、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觀環(huán)境,主張各任其性,放棄一切大小、榮辱、死生、壽夭的差別觀念,便能逍遙自在,無往而不適。后用以指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游玩。 唐 陸龜蒙 《補(bǔ)沉恭子詩》:“雖非放曠懷,雅奉逍遙游。攜手桂枝下,屬詞山之幽?!?宋 蘇軾 《九日次定國韻》:“會當(dāng)無何鄉(xiāng),同作逍遙游?!?郭沫若 《當(dāng)前詩歌中的主要問題答詩刊社問》:“地球自轉(zhuǎn)一周,坐在地上不動的人,也算作了逍遙游?!?/p>
陸龜蒙名句,補(bǔ)沈恭子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