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佚名《與崔渥冥會雜詩》:
萬里同心別九重,定知涉歷此相逢。
。
誰人翻向群峰路,不得蒼梧徇玉容。
。
春鳥交交引思濃,豈期塵跡拜仙宮。
。
鸞歌鳳舞飄珠翠,疑是陽臺一夢中。
。
鸞輿昔日出蒲關(guān),一去蒼梧更不還。
。
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猶斑。
。
愁聞黃鳥夜關(guān)關(guān),溈汭春來有夢還。
。
遺美代移刊勒絕,唯聞留得淚痕斑。
。
方承恩寵醉金杯,豈為干戈驟到來。
。
亡國破家皆有恨,捧心無語淚蘇臺。
。
桃花流水兩堪傷,洞口煙波月漸長。
。
莫道仙家無別恨,至今垂淚憶劉郎。
。
涇陽平野草初春,遙望家鄉(xiāng)淚滴頻。
。
當(dāng)此不知多少恨,至今空憶在靈姻。
。
目斷魂銷正惘然,九疑山際路漫漫。
。
何人知得心中恨,空有湘江竹萬竿。
。
常說仙家事不同,偶陪花月此宵中。
。
錦屏銀燭皆堪恨,惆悵紗窗向曉風(fēng)。
注釋參考
亡國破家
國家覆滅、家庭毀滅。捧心
相傳 春秋 時美女 西施 有心痛病,經(jīng)常捧心而顰(皺著眉頭)。鄰居有丑女認(rèn)為 西施 這個姿態(tài)很美,也學(xué)著捧心皺眉,反而顯得更丑,大家見了都避開她。見《莊子·天運(yùn)》。后因以“捧心”喻拙劣的模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可謂 壽陵 匍匐,非復(fù) 邯鄲 之步;里丑捧心,不關(guān) 西施 之嚬矣?!?宋 陸游 《遣興》詩之二:“得酒不妨開口笑,學(xué)人難作捧心顰?!?明 歸有光 《<五岳山人前集>序》:“余不能如 玉叔 也,況《史記》耶?夫茍能如 玉叔 ,則亦里之捧心者也?!?/p>
無語
(1).沒有話語;沒有說話。 唐 任翻 《惜花》詩:“無語與花別,細(xì)看枝上紅?!?宋 蘇軾 《惠山謁錢道人登絕頂望太湖》詩:“ 孫登 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p>
(2).形容寂靜無聲。 唐 崔涯 《黃蜀葵》詩:“獨(dú)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huang{1~1}菊有情留小飲,青燈無語伴微吟。”
蘇臺
(1).即 姑蘇臺 。又名 胥臺 。在 蘇州 西南 姑蘇山 上。相傳為 春秋 時 吳王 闔廬 所筑, 夫差 于臺上立 春宵宮 ,作長夜之飲。 越國 攻 吳 , 吳 太子 友 戰(zhàn)敗,遂焚其臺。 唐 王勃 《乾元殿頌》:“風(fēng)寒 碣館 ,露慘 蘇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九·宋人絕句》:“行人悵望 蘇臺 柳,曾與 吳王 掃落花。”
(2).因 蘇臺 地處 蘇州 ,故亦用以借指 蘇州 。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八:“ 蘇 有 姑蘇臺 ,故 蘇州 謂之 蘇臺 。” 清 趙翼 《到家正值山茶花盛開》詩:“尋春步屐遍 蘇臺 ,帶得餘香轉(zhuǎn)櫂回?!?陳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書樓夜坐雜感》詩:“ 浙江 潮猛 蘇臺 燼,意向 吳淞江 口行。”參見“ 姑蘇臺 ”。
佚名名句,與崔渥冥會雜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